基于道德想象力的公德培育

被引:5
作者
张晓阳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关键词
道德想象力; 道德危机; 公德危机; 公德培育;
D O I
10.16194/j.cnki.31-1059/g4.2016.01.005
中图分类号
G41 [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学科分类号
030505 ;
摘要
社会转型期下的中国,随着公共空间的不断扩大,国人的道德境况尤其是公共领域的道德境况出现了很大危机。普遍性的道德冷漠和道德焦虑背后是道德想象力的贫乏。作为理解和破解道德危机的新思路,道德想象力不仅仅是一种新的德育方法论,而且可以从道德情境(真实或虚拟)、道德感受(反思和移情)、道德可能(显性或隐性)、道德行动(直接或间接)、道德协商(讨论或辩论)五大步骤入手,实现公德培育中自身理论的实践转化。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2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近年来道德想象力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J].
杨慧民 .
教学与研究, 2014, (07) :102-109
[2]   我们缺的是什么德——当前中国道德危机审视 [J].
陈立旭 .
探索与争鸣, 2012, (06) :47-50
[3]  
实用人类学[M]. 重庆出版社 , (德)康德(Kant,I.)著, 1987
[4]  
"Imagination and Perception". Strawson,Peter. Experience and Theory . 1970
[5]  
Mimesis as Make-Believe. Walton,K. . 1990
[6]  
Dramatic rehearsal and the moral artist:A Deweyan theory of moral understanding. Fesmire,S.A. . 1994
[7]  
Moral imagination:Implications of cognitive science for ethics. Johnson,M. .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