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脑损伤后脑与血清中5-羟色胺和5-羟吲哚醋酸改变及赛庚啶的作用——荧光分光检测与免疫组化研究

被引:13
作者
徐如祥
易声禹
机构
[1] 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
[2]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
关键词
脑损伤; 脑水肿; 5-羟色胺; 免疫组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实验选用 Wistar 大鼠100只,用荧光分光仪检测大鼠脑落体伤后不同时间脑皮质和血清中5-羟色胺(5-HT)及其代谢产物5-羟吲哚醋酸(5-HIAA)含量。并采用免疫组化(ABC)法研究脑干中缝核群5-HT 能神经元中5-HT 合成及释放过程。同时,选择5-HT 受体阻断剂赛庚啶治疗,观察其对5-HT 及5-HIAA 变化的影响。结果:脑损伤后脑皮质中5-HT 和5-HIAA 含量均明显升高。伤后6小时,5HT 含量上升为1.99±0.35(μg/g),5-HIAA 上升为2.84±0.75(μg/g),分别是对照值的2.2和3倍;伤后24~48小时达高峰。血清中5-HT 变化不明显;而5-HIAA 含量亦有较明显升高。免疫组化研究发现,脑损伤后6~24小时,5-HT 能神经元中5-HT 合成变化不明显,而脑微血管壁中5-HT 明显增加,伴随脑水肿加剧。应用赛庚啶治疗后,脑皮质中5-HT 和5-HIAA 含量降低较明显,分别为1.32±0.09μg/g 及1.36±0.10μg/g;免疫组化观察见脑微血管壁中5-HT 明显减少,脑水肿有所减轻。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24+63-64+6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大鼠脑损伤后脑组织和血中钙、钙调素与脑水肿的关系 [J].
徐如祥 ;
易声禹 ;
吴声伶 .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1992, (02) :29-31+80-81
[2]   脑梗塞患者血小板5-羟色胺和血浆5-羟色胺、5-羟吲哚乙酸水平变化的研究 [J].
沈华明 ;
刘锡民 ;
蔡转 .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1990, (01) :39-40
[3]   实验性局灶性脑梗塞大脑皮质内5-羟色胺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变化 [J].
李明杰 ;
郑建仲 .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1989, (01)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