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修复梗死心肌的临床研究

被引:17
作者
高连如
朱智明
王志国
费宇行
徐洪涛
李贤峰
陈宇
田海涛
王浩
曹毅
朱家瑞
贺声
黄友章
张宁坤
王丽华
张军
张云山
沈建良
刘惠亮
丁青艾
杨平地
杨晔
机构
[1] 北京解放军海军总医院心内科
[2] 北京武警总医院心内科
[3] 北京海军卫生部
[4] 北京解放军海军总医院心内科PET)检查。仪器为美国GEMillennumVGHawkeye
[5] 放射性药物为FFDG~MBq。注药前每位患者须适度调整血糖浓度。利用图像处理软件获取短轴面、水平长轴面和冠状面图像
[6] 再根据FFDG的短轴图获得靶心图。结果分析采用半定量法
[7] 衡量治疗前后靶心图的左室心肌总面积和病变缺损区
[8] 计算出病变缺损区占左室心肌总面积的百分比
[9] 最后将两次代谢显像的病变缺损区之差占原缺损区百分比作为观察疗效的依据
[10] 均为双盲分析。临床观察指标:术后进行两次hECG监测
[11] 检测白细胞、丙氨酸转氨酶(ALT)、肌酐(Cr)、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C反应蛋白(CRP)。统计学处理:结果中的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应用t检验和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细胞移植的安全性:例细胞移植者手术均安全
[12] 无术中及围手术期重要并发症。例术中开始注入细胞悬液时出现室性早搏
[13] 均为自限性。例患者在注入细胞悬液后min、min出现发冷反应
[14] min后好转。术后全部患者行h持续心电监测
[15] 未出现新的心律失常。术后用药
[16] 肝、肾功能
[17] 白细胞
[18] 心肌酶均无明显变化。细胞移植重建心肌效应:行MBMC移植的例AMI患者中有例完成术前及术后个月随访PET检查
[19] 例伴严重糖尿病PET检查失败。例中有例(
关键词
骨髓单个核细胞 ; 急性心肌梗死; 移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42.22 [];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目的 观察经冠状动脉 (冠脉 )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 (mononuclearbonemarrowcell,MBMC)移植修复梗死心肌、改善心脏功能的可行性、效果、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方法  38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分为细胞移植组 [常规PCI+细胞移植 (n =2 8) ]和对照组 [常规PCI(n =10 ) ]。随访观察 3个月 ,包括临床、实验室指标、二维超声心动图、正电子发射体层心肌显像 (PET) ,4 8h持续心电监测。梯度密度法分离自体MBMC。PCI+MBMC移植或单纯PCI手术在心肌梗死后平均 14 6d进行。2 1例行超选择性移植 ,经梗死相关冠脉、气囊充盈下高压注入 4× 10 6 个MBMC ,重复注入 6~ 8次。 7例经冠脉选择性移植 ,气囊未充盈下高压注入移植细胞 ,细胞数与上相同。结果  2 8例细胞移植患者手术均安全。 3例于细胞注入后 15~ 30min出现发冷反应 ,半小时后好转 ;3例细胞注入时出现短暂自限性室性早搏 ;术后 4 8h持续心电监测未出现新的心律失常。 15例完成移植后 3个月PET随访观察 ,13例 (13 15 ,86 6 7% )显示原梗死代谢缺损区出现有代谢活力心肌 ,平均占原梗死区 (4 0 0 8±8 82 ) %。超声心动图随访 ,MBMC移植组左室射血分数增加 6 83% (P <0 0 1) ,左室每搏输出量增加18 6 3% (P <0 0 5 ) ;而对照组心功能无改善。结论 本
引用
收藏
页码:9 / 1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犬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重建梗死心肌 [J].
朱智明 ;
高连如 ;
费宇行 ;
王志国 ;
张宁坤 ;
陈宇 ;
贺声 ;
丁青艾 .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4, (09) :936-939
[2]  
Heart Disease. Braunwald E. Saunders .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