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9 条
对胶南造山带基础地质问题的新认识
被引:28
作者:

宋明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山东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山东潍坊

王来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山东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山东潍坊
机构:
[1] 山东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山东潍坊
来源:
关键词:
胶南造山带;
同造山花岗岩;
地层残片;
变质作用;
韧性剪切带;
板块碰撞;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胶南造山带主体是由晚元古代同造山双花岗岩组成的造山带,有少量造山前幔源深成岩及造山后碱性花岗岩类。零星分布的地层残片可分为晚太古代胶东岩群,早元古代荆山群、粉子山群及震旦纪朋河石岩组。造山带经历了高压相系—中低压相系多期、多相变质作用,主要构造形迹为韧性剪切带,其次为穹隆构造、弧形构造。胶南造山带可分为北段、中段和南段3部分,北段、中段属于华北板块南部边缘带,南段属扬子板块北部边缘带。
引用
收藏
页码:2 / 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 [1] 山东省胶南地区斜长花岗岩的发现[J]. 中国区域地质, 1998, (03) : 50 - 54宋明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山东地勘局地质调查研究院张京信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山东地勘局地质调查研究院张希道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山东地勘局地质调查研究院
- [2] 对胶南造山带朋河石岩组的几点新认识[J]. 山东地质, 1998, (01) : 66 - 66宋明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山东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宋志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山东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 [3] 胶南造山带中高压、超高压变质矿[J]. 山东地质, 1998, (01) : 23 - 29王来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山东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宋明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山东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刘建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山东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 [4] 胶南地区前寒武纪侵入岩的岩石谱系单位划分及地壳演化[J]. 山东地质, 1997, (01) : 40 - 49宋明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山东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山东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山东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张京信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山东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山东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山东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吕发堂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山东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山东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山东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 [5] 胶南造山带西段区域构造格局及变形特征[J]. 山东地质, 1997, (01) : 85 - 91宋明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山东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山东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张京信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山东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山东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 [6] 胶南隆起北缘石门-薛家庄韧性剪切带[J]. 山东地质, 1997, (01) : 77 - 84宋明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山东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山东省地质调查研究院马文斌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山东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山东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 [7] 胶南造山带变质作用及其演化[J]. 山东地质, 1997, (01) : 60 - 66宋明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山东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山东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王来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山东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山东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 [8] 山东省侵入岩岩石谱系单位划分序列[J]. 山东地质, 1996, (02) : 92 - 106张成基,王世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山东省地质矿产局地矿科技处,山东省地质科学实验研究院
- [9] 胶东威海—乳山麻粒岩相岩石的发现及初步研究[J]. 中国区域地质, 1996, (03) : 23 - 31张希道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山东省地矿局区调队王来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山东省地矿局区调队
- [10] 胶东蛇绿岩套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J]. 岩石学报, 1995, (S1) : 221 - 227王仁民,安家桐,赖兴运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山东地矿局第三地质大队,北京中国地质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