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植物群落土壤抗蚀性分析

被引:28
作者
张振国 [1 ]
黄建成 [2 ]
焦菊英 [1 ]
白文娟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2] 宁夏农林科学院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
退耕地; 植被恢复; 抗蚀性; 水土保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7 [水土保持];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安塞县的纸坊沟小流域为例,对小流域内退耕地植被恢复后不同植物群落土壤抗蚀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从土壤有机质含量指标讲,老荒坡和狼牙刺群落抗侵蚀能力最强,其次是刺槐、沙棘等人工林地,以猪毛蒿为优势种的群落和农耕玉米地抗侵蚀能力最弱;(2)从土壤团聚度、分散率和分散系数指标看,刺槐和黄刺梅群落抗侵蚀性能最强,农耕地和以猪毛蒿为优势种的群落抗侵蚀性能最差,人工林地和其它退耕还草地抗蚀性能居中;(3)从土壤生物结皮盖度讲,抗蚀性能为以茭蒿为优势种的群落>以铁杆蒿为优势种的群落>以猪毛蒿为优势种的群落;(4)从土壤侵蚀量来看,刺槐和沙棘群落抗侵蚀性能最强,以猪毛蒿为优势种的群落抗侵蚀性能最弱。综合分析得出抗蚀性能为:老荒坡,狼牙刺>刺槐,黄刺玫,沙棘>柠条>白羊草,茭蒿>铁杆蒿>猪毛蒿,农耕地。随着退耕时间的延伸,退耕还林还草地的抗蚀性较农耕地不断提高,而与当地老荒坡群落的抗蚀性越来越接近。狼牙刺群落、刺槐和沙棘群落抗侵蚀性能最好,猪毛蒿群落抗侵蚀性能最弱,老荒坡各群落抗蚀性能较强,农耕地抗蚀能力有待提高。
引用
收藏
页码:28 / 3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 [1] 土壤理化分析[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编, 1978
  • [2] 黄土丘陵区山桃灌木林地土壤水分过耗与调控恢复
    程积民
    万惠娥
    王静
    [J]. 土壤学报, 2003, (05) : 691 - 696
  • [3]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脆弱农业生态系统服务评价——以安塞县为例
    高旺盛
    董孝斌
    [J]. 自然资源学报, 2003, (02) : 182 - 188
  • [4] 紫色土退化旱地的肥力恢复与重建
    朱波
    陈实
    游祥
    彭奎
    张先婉
    [J]. 土壤学报, 2002, (05) : 743 - 749
  • [5] 土壤抗蚀性的研究动态
    丁文峰
    李占斌
    [J]. 水土保持科技情报, 2001, (01) : 36 - 39
  • [6] 干旱沙漠区土壤微生物结皮及其对固沙植被影响的研究(英文)
    李新荣
    张景光
    王新平
    刘立超
    肖洪浪
    [J]. 植物学报, 2000, (09) : 965 - 970
  • [7] 库布齐固定沙丘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生态因子的研究
    邵玉琴
    赵吉
    [J].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 (05) : 134 - 138
  • [8] 保护水土资源 改善生态环境 造福子孙后代
    曲格平
    [J]. 中国水土保持, 1996, (08) : 4 - 5
  • [9] 安塞黄土丘陵区人工草地水分有效利用研究
    李代琼,姜峻,梁一民,刘国彬,黄瑾
    不详
    [J]. 水土保持研究 , 1996, (02) : 66 - 74
  • [10] 黄土坡面土壤侵蚀过程与模拟[M]. 陕西人民出版社 , 郑粉莉,高学田著,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