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政策中的互依三角——以村民自治制度为例

被引:15
作者
赵蜜 [1 ]
方文 [2 ]
机构
[1] 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社会心理学系
[2]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关键词
政策社会心理学; 互依三角; 社会分类体制; 村民自治;
D O I
10.19934/j.cnki.shxyj.2013.06.008
中图分类号
D422.6 [农民工作];
学科分类号
0302 ;
摘要
社会政策过程,可解释为以政策制定者一政策执行者一政策目标群体这个互依三角为核心的社会心理过程。论文以村民自治为例,基于在浙江温州农村的三次实地研究,尝试揭示这三类行动者互依的行为偏好和行动策略。研究发现在他们积极互依或消极互依过程中,村民的公民意识得以萌生;但基层民主困境也在此过程中逐渐凸显。本研究还期望为政策社会心理学的成长提供洞识。
引用
收藏
页码:169 / 192+245 +245
页数:25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公共政策执行的中国经验 [J].
贺东航 ;
孔繁斌 .
中国社会科学, 2011, (05) :61-79+220
[2]   中国社会政策变迁中的专家参与模式研究 [J].
朱旭峰 .
社会学研究, 2011, 25 (02) :1-27+243
[4]   转型心理学:以群体资格为中心(英文) [J].
方文 .
SocialSciencesinChina, 2009, 30 (02) :35-48
[5]   基层政府间的“共谋现象”——一个政府行为的制度逻辑 [J].
周雪光 .
社会学研究, 2008, (06) :1-21+243
[6]   中国农村权力结构的制度化调整 [J].
郭正林 .
开放时代, 2001, (07) :34-40+25
[7]  
超级合作者[M]. 浙江人民出版社 , (美) 诺瓦克, 2013
[8]  
利益集团社会[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美) 贝瑞, 2012
[9]  
中国社会转型[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方文, 2012
[10]  
走向社会的基础结构[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王思斌,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