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干旱荒漠区盐碱化土地修复与调控研究——以黑河灌区为例

被引:13
作者
刘金荣
谢晓蓉
金自学
秦嘉海
机构
[1] 河西学院生物系西部资源环境化学重点实验室,河西学院生物系西部资源环境化学重点实验室,绍兴文理学院生物系,河西学院生物系西部资源环境化学重点实验室 甘肃张掖,甘肃张掖,浙江绍兴
[2] 河西学院生物系西部资源环境化学重点实验室甘肃张掖,甘肃张掖
关键词
黑河灌区; 盐碱化; 干旱荒漠; 修复; 调控; 甘肃河西走廊;
D O I
10.16031/j.cnki.issn.1003-8035.2005.03.018
中图分类号
S156.4 [盐碱土改良];
学科分类号
0910 ;
摘要
黑河流域地处干旱的甘(甘肃)蒙(内蒙古)西部,是这一带最大、全国第二大内陆水系。黑河水源于祁连山,山区岩石风化后,地表与地下径流携带大量可溶性盐类(主要为NaHCO3、Na2CO3)向黑河灌区汇集,使得该片土地盐分含量不断增加,土壤理、化性质遭到破坏。人类在生产及生活中的不合理活动也加剧了盐碱化的发生。此为盲目毁草开荒,过度放牧、樵柴及采草,导致草原严重退化。特别是草原开荒将地下的盐碱翻至地表,不利于植物生长。植被大量减少又促进地表的蒸发作用,将盐碱带至地表,从而加剧了土壤盐碱化。在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盐碱化土地及碱斑面积不断增加,出现了连片的碱斑和不毛之地。在盐碱化土地的治理与恢复中,应坚持因地制宜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根据盐碱化程度、特征及当地的经济、社会状况,选择切实可行的措施。黑河灌区修复改良盐碱土的可行性措施大致可归纳为4个方面,即农业技术措施、水利工程措施、生物改良措施及化学改良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79 / 81+85 +85-8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河西走廊水土流失成因分析及水土资源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J].
刘金荣 .
河西学院学报, 2004, (05) :33-35
[2]   重盐碱地的改造及建植草坪的研究——以河西走廓中部重盐碱低洼地的草坪建植为例 [J].
刘金荣 ;
谢晓蓉 .
水土保持通报, 2004, (01) :19-21
[3]   浅析甘肃省疏勒河项目新开垦灌区盐碱土的改良措施 [J].
马少华 .
发展, 2001, (S1) :62-64
[4]   21世纪新疆土壤盐渍化调控与农业持续发展研究建议 [J].
田长彦 ;
周宏飞 ;
刘国庆 .
干旱区地理, 2000, (02) :177-181
[5]   松嫩平原西部土地盐碱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J].
李秀军 .
地理科学, 2000, (01) :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