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民心的变化:从财政资金流向看中国府政策调整

被引:16
作者
王绍光
机构
[1] 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系
关键词
财政; 省份; 转移支付; 预算; 财政金融; 财政管理; 支援农业支出; 支援农村生产支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12.4 [财政收入、支出];
学科分类号
020203 ;
摘要
<正> 判断政策取向,不能只看政策宣言,还要看财政资金的流向。中国有句话叫“口惠而实不至”。政府往往大张旗鼓地宣称“重视”某个领域(如教育),但却舍不得向那个领域投入财政资金。如果仅从政策宣言来判断政府的政策取向,很容易看走眼。而财政资金的流向却是实实在在的。没有一个政府的财政资金是完全充裕的,它必须在各类急需花钱的地方作出取舍和权衡。因此,资金的流向可以更准确地揭示政府政策的轻重缓急。熊彼特曾经作过的两点观察:政府所有的功能都需要财政支撑,政府的所有行为都会反映到财政上。这也正是本文分析新班子政策取向的视角。一.背景从1978年开始到90年代中期,可以说中国只有经济政策,没有社会政策。在此期间,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说是“兼顾”,其实是不顾。为了追求效率或整体经济增长速度的最大化,不仅没有兼顾
引用
收藏
页码:51 / 60
页数:10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