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上枯落物的累积、分解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被引:113
作者
李强 [1 ,2 ]
周道玮 [1 ]
陈笑莹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
地上枯落物; 陆地生态系统; 枯落物累积; 枯落物分解; 全球变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8.5 [森林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了解陆地生态系统地上枯落物的累积和分解过程对认识它的生态作用、通过管理地上枯落物调控陆地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有重要意义。综述了陆地生态系统地上枯落物的积累和分解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然后概括了通过这些过程地上枯落物所发挥的生态作用,最后,在全球变化背景下,基于当前研究进展提出陆地生态系统地上枯落物研究的前景。地上枯落物累积在时间尺度上一般遵循植物的生命周期,同时也受环境因子的调控。大的空间尺度上,枯落物累积主要受水热因子控制,伴随植被类型的变化,表现随纬度升高而减少的趋势。然而,在局域尺度内,枯落物累积除受水、热因子限制,还被群落结构、土壤条件、植食动物等因素影响,表现较大变异性。当前,人类干扰作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正在强烈甚至不可逆转的改变地表植被覆盖和枯落物累积。地上枯落物的分解过程包括淋溶、光降解、土壤动物和微生物分解,这些过程同时进行并相互影响。尽管目前还不清楚,但区分这些分解过程和分解产物的去向对了解陆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有重要意义。枯落物分解首先被自身类型、化学组成、物种多样性决定,同时也受分解者群体、非生物环境影响。其中,枯落物分解与其化学特性、物种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状况的关系是研究的热点,也是广泛争议的焦点。通过累积和分解,地上枯落物对陆地生态系统有物理、化学、生物作用。目前,枯落物的物理和化学作用研究较为透彻,而由于受枯落物数量、环境条件、响应植物特征或一些有待挖掘的未知因素的共同限制,地上枯落物的生物作用,尤其对植物的作用在不同研究中仍没有达成普遍的共识。全球变化可能影响地上枯落物累积、分解和生态作用。在全球变化的背景,研究地上枯落物产量和性状变化、阐明枯落物分解的分室模型、继续分析枯落物性状和分解关系、深入揭示枯落物的生态作用及其制约因素,理解和预测地上枯落物数量和质量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的影响是必要的。
引用
收藏
页码:3807 / 3819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光照条件、植株冠层结构和枝条寿命的关系——以桂花和水杉为例 [J].
占峰 ;
杨冬梅 .
生态学报, 2012, 32 (03) :984-992
[2]   岩溶生态系统中不同植被枯落物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及岩溶效应 [J].
邓艳 ;
蒋忠诚 ;
覃星铭 ;
祁晓凡 ;
蓝芙宁 ;
吴华英 .
生态学报, 2009, 29 (06) :3307-3315
[3]   我国东北主要森林类型的凋落物产量及其影响因素 [J].
张新平 ;
王襄平 ;
朱彪 ;
宗占江 ;
彭长辉 ;
方精云 .
植物生态学报, 2008, (05) :1031-1040
[4]   科尔沁沙地植物成熟叶片性状与叶凋落物分解的关系 [J].
李玉霖 ;
孟庆涛 ;
赵学勇 ;
崔建垣 .
生态学报, 2008, (06) :2486-2494
[5]   三江平原典型湿地枯落物早期分解过程及影响因素 [J].
武海涛 ;
吕宪国 ;
杨青 ;
姜明 ;
佟守正 .
生态学报, 2007, (10) :4027-4035
[6]   松嫩草原三种主要植物群落枯落物层生态水文功能 [J].
施爽 ;
郭继勋 .
应用生态学报, 2007, (08) :1722-1726
[7]   土壤动物主要生态特征与生态功能研究进展 [J].
武海涛 ;
吕宪国 ;
杨青 ;
姜明 .
土壤学报, 2006, (02) :314-323
[8]   木质素和氮含量对植物残体分解的影响 [J].
黄耀 ;
沈雨 ;
周密 ;
马瑞升 .
植物生态学报, 2003, (02) :183-188
[9]   中国生态退化的主要类型、特征及分布 [J].
刘国华 ;
傅伯杰 ;
陈利顶 ;
郭旭东 .
生态学报, 2000, (01) :14-20
[10]   中国北方草地退化及其防治对策 [J].
李博 .
中国农业科学, 1997, (06) :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