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水和疏浚工程对杭州西湖轮虫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10
作者
李共国 [1 ]
吴芝瑛 [2 ]
虞左明 [3 ]
机构
[1] 浙江万里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2] 杭州西湖水域管理处
[3] 杭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引水; 疏浚; 轮虫群落; 杭州西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58.8 [水生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1990年、1995年和2003年观察了引水和疏浚工程支配下浅水、富营养化杭州西湖(Ⅰ-Ⅲ站)浮游轮虫的群落变化,研究内容包括种类组成和优势种演变、密度和生物量、以及生物多样性指数。西湖轮虫的第一优势种由引水前的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elearis),引水后演变为1990年的裂痕龟纹轮虫(Anuraeopsis fissa)和1995年的暗小异尾轮虫(Trichocerca pusilla),疏浚工程后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上升为西湖轮虫第一优势种。不同采样站中,引水促使了Ⅰ站(进水口)轮虫优势种的演变和轮虫丰度的显著下降,并使轮虫生物量与水体叶绿素a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最强(相关系数达0.7080,p<0.01);疏浚促使了Ⅲ站(出水口)轮虫优势种的演变和抑制了轮虫丰度的快速增加,并使轮虫生物量与水体高锰酸盐指数之间的相关性最强(相关系数0.5440,p<0.25)。Ⅰ-Ⅲ站轮虫生物量与水体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之间均有显著的正相关性。随着引入西湖水量的显著减少、疏浚工程的实施和西湖自身富营养化的推进,Ⅰ站和Ⅱ站轮虫的丰度急剧增加,生物多样性持续下降,Ⅲ站轮虫丰度增加较缓。这预示着Ⅰ站和Ⅱ站水体的富营养化进程快于Ⅲ站。
引用
收藏
页码:386 / 39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 [1] Information theory in ecology. Margalef D R. Cen System . 1958
  • [2] 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及分级标准
    王明翠
    刘雪芹
    张建辉
    [J]. 中国环境监测, 2002, (05) : 47 - 49
  • [3] 底泥疏浚能控制湖泊富营养化吗?
    濮培民
    王国祥
    胡春华
    胡维平
    范成新
    [J]. 湖泊科学, 2000, (03) : 269 - 279
  • [4] 杭州西湖引水后生态系统中磷循环模型
    裴洪平
    王维维
    何金土
    周宏
    [J]. 生态学报, 1998, (06) : 3 - 5
  • [5] 引水对杭州西湖轮虫群落结构的影响
    李共国
    魏崇德
    裴洪平
    [J]. 动物学杂志, 1998, (05) : 2 - 5
  • [6] 西湖引流钱塘江水9年后的水质分析
    马玖兰
    [J]. 环境污染与防治, 1996, (05) : 31 - 33+46
  • [7] Long-termchanges of planktonic rotifers in a subtropical Chinese lake dominated by filter-feedingfishes. Shao ZJ,Xie P,Zhuge Y. Freshwater Biology . 2001
  • [8] Evolution quantitative à long terme des rotifères au cours de l’eutrophisation du Lac Léman[J] . Gérard Balvay,Monique Laurent. &nbspAquatic Sciences . 1990 (2)
  • [9] Rotifers as indicators of water quality[J] .  &nbspHydrobiologia . 1983 (1)
  • [10] 中国淡水轮虫志[M]. 科学出版社 , 王家楫著, 1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