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背景下的科学精神

被引:28
作者
刘大椿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关键词
人文精神; 科学主义; 人文哲学; 知识分子; 人文主义; 中国传统文化; 实证主义;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N02 [科学的哲学原理];
学科分类号
0101 ; 010108 ;
摘要
<正> 当代世界哲学界引人注目的趋势是:在科学哲学界内部,对实证主义进行反思而形成后实证主义的潮流;在一般哲学界,对理性主义进行反思而形成后现代主义的倾向。 1 后实证主义潮流,一方面,在关于科学知识、科学语言、因果性和解释性的图景上,大大深化了传统实证主义的朴素说明,丰富了其内涵;另一方面,又表现出无定型的、兼容并包的、边际型结构的思想倾向,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对实证主义进行批判的形形色色的思想观点的大杂烩。具体来说,可以从如下六个方面概括这种思潮的特征: (1)在科学方法论中引入理论相关性的概念,即科学方法论不可能是普遍的和中性的,哲学中的某种形而上学成分是无法摆脱的。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1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谈科学哲学的再定位 [J].
刘大椿 .
自然辩证法通讯, 1994, (01) :75-80
[2]  
自然本体化之误.[M].吴国盛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3]  
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M].王岳川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4]  
语文的阐释.[M].申小龙著;.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