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气旋和冷锋相结合天气过程的宏、微观结构分析

被引:9
作者
王以琳
王俊
龚佃利
不详
机构
[1] 山东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济南
[2] 山东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济南
关键词
人工增雨; 宏微观结构; 作业指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4 [天气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选择飞机人工增雨的作业区和作业时机 ,利用中尺度模式、加密探空和PMS粒子探测系统的资料 ,分析了江淮气旋冷锋共同影响降水过程中的宏微观结构、适宜冷云云中冰晶增长的区域和可播区。结果表明 ,可以在降水前的水汽由低层向高层输送和冰晶增长区由高层向低层传播的过程中选择作业时机 ,在上升速度区、- 1 0℃层云水高值区和冰水转化区等区域中选择作业区。
引用
收藏
页码:30 / 3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一次冷涡过程降水的微物理机制分析 [J].
陈文选 ;
王俊 ;
刘文 .
应用气象学报, 1999, (02) :63-71
[2]   我国可降水量同地面水汽压关系的经验表达式 [J].
杨景梅,邱金桓 .
大气科学, 1996, (05) :620-626
[3]   山东省飞机人工增雨作业期间南方天气系统云雨特征分析 [J].
王以琳 .
山东气象, 1994, (03) :25-28+33
[4]   山东省人工增雨作业期间北方天气系统云雨特征分析 [J].
王以琳 .
山东气象, 1994, (02) :1-8
[5]   夏季江淮气旋的结构 [J].
徐夏囡 ;
焦佩金 .
大气科学, 1984, (02) :189-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