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然牧地与人工牧地的生产能力及其开发

被引:5
作者
杜占池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天然牧地; 人工牧地; 生产能力; 开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212 [];
学科分类号
0903 ;
摘要
采用以能量和营养为核心的评价体系 ,对我国天然牧地与人工牧地的第一性和第二性生产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我国人工牧地的生产力明显高于天然牧地 ,但目前的生产量却显著低于天然牧地。从不同自然区域比较看 ,无论天然牧地还是人工牧地 ,生产力均为南方区 >北方区 >青藏区 ;生产量均为北方区 >南方区 >青藏区。目前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重点问题是天然牧地利用强度远大于其生产能力 ,总体超载严重 ;人工牧地和复合兼用牧地面积过小 ,提供的饲草总量太低。据此提出了提高我国牧地生产能力的主要对策如下 : ①把牧地有偿承包责任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 ②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 ,进行牧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 ③多途径开发饲用植物生产能力 ,是解决牧地超载过牧的主要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79 / 8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草原放牧系统持续管理试验研究:试验设计及放牧率对草-畜系统影响分析 [J].
李永宏 ;
陈佐忠 ;
汪诗平 ;
黄德华 .
草地学报, 1999, (03) :173-182
[2]   放牧对草原植物的影响 [J].
李永宏 ;
汪诗平 .
中国草地, 1999, (03) :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