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谷核不育小麦研究工作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9
作者
邓景扬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关键词
核不育; 自花授粉; 轮回选择; 微效基因; 小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综述了太谷核不育小麦的鉴定及基因定位、形态解剖、生物化学等方面的研究结果,从而肯定了作物核不育的存在。利用这个显性雄性核不育基因使在自花授粉作物中进行大规模的轮回选择育种成为可能,同时提出了这是开拓微效基因利用的有效途径。通过轮回选择、远缘杂交诸途径,已培育出高产、抗病、早熟、优质等品种(系),还有耐赤霉病、耐干旱、耐盐碱、抗虫等抗逆性强的优异品种(系)及许多抗源材料,展示出利用这个新材料于育种的光明前景。
引用
收藏
页码:7 / 1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太谷核不育小麦遗传鉴定结果再验证及显性雄性不育八倍体小黑麦的人工合成 [J].
纪凤高 ;
邓景扬 .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 1984, (12) :1111-1118
[2]   显性雄性不育核基因Ta1在小麦育种上的价值与主要利用途径 [J].
邓景扬 ;
纪凤高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1983, (04) :6-11
[3]   小麦显性雄性不育基因的发现、鉴定及其在遗传学和育种学上的价值 [J].
邓景扬 ;
高忠丽 .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 1982, (01) :47-56
[4]   小麦显性雄性不育基因的发现与利用——太谷不育小麦鉴定总结 [J].
邓景扬 ;
高忠丽 .
作物学报, 1980, (02) :8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