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约束下的黄河三角洲资源开发的思路与模式

被引:28
作者
毛汉英
赵千钧
高群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生态环境约束; 资源开发; 思路与模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37 [自然资源合理开发与环境保护];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黄河三角洲拥有十分丰富的土地资源、石油天然气资源、水沙资源与海洋资源。经过近20年来的大规模开发,出现了诸如土壤盐碱化加重、植被生态系统成逆向演化、海岸蚀退、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等生态环境问题。根据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在对以往资源开发“外延式”模式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协调好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新思路,即: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资源的适度开发,在资源开发过程中搞好生态环境保护;以建设生态经济区为目标,以资源高效利用为基础,以循环经济和链式经济为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模式。并探讨了水土资源、能源等矿产资源和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途径与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459 / 46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基于GIS的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改良分区 [J].
关元秀 ;
刘高焕 ;
王劲峰 .
地理学报, 2001, (02) :198-205
[2]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 [J].
赵士洞,王礼茂 .
自然资源学报, 1996, (03) :288-292
[3]   试探黄河近代三角洲的优势、问题及对策 [J].
李荣生 .
自然资源学报, 1990, (02) :149-155
[4]  
黄河三角洲地域结构、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M]. 海洋出版社 , 许学工著,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