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四川农业结构调整中发挥玉米优势的几点意见

被引:4
作者
黄宜祥
机构
[1] 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中国成都
关键词
玉米; 生产优势; 结构调整; 高产;
D O I
10.16213/j.cnki.scjas.1999.04.022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四川近20 年玉米单产提高56.7% , 总产量增长82.5% , 产需缺口仍大。在四川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中, 依据不同生态区特点, 适度扩大玉米面积。按市场需要发展多用途品质的优质玉米, 发挥可持续增产优势。调整育种目标, 分别选育超高产高效型, 抗逆稳产、资源高效利用型或多样用途的优良品质杂交种; 扩充优良种质推动育种基础材料创新; 改进育种方法, 将传统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结合, 提高杂交种利用水平, 更好地发挥杂种优势。开展区域高产高效栽培示范、新型物化栽培技术研究, 充分发挥经济效益与社会、生态效益。加强育种攻关, 鼓励玉米加工;加强玉米种子监管力度
引用
收藏
页码:106 / 11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作物栽培产品研究的展望 [J].
周上游 ;
邹应斌 .
作物杂志, 1999, (04) :6-9
[2]   四川玉米育种进展和超高产育种探讨附视频 [J].
黄宜祥 .
西南农业学报, 1998, (S2) :47-53
[3]   发展玉米育种科学 迎接21世纪的挑战 [J].
戴景瑞 .
作物杂志, 1998, (06) :2-5
[4]   四川玉米生产的减灾技术对策 [J].
黄宜祥 ;
李远春 ;
石永刚 .
西南农业学报, 1995, (01) :99-103
[5]   我国玉米杂交种发展的主要历程、差距和对策 [J].
吴景锋 .
玉米科学, 1995, (01) :1-5
[6]   四川不同生态区玉米高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研究 [J].
黄宜祥 ;
兰发盛 .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93, (04) :502-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