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被“剩”下了?——对我国“大龄未婚”问题的再思考

被引:23
作者
刘爽 [1 ,2 ]
蔡圣晗 [3 ]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
[2]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转型与社会管理协同创新中心
[3]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
关键词
大龄未婚; 婚姻挤压; 城乡差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24.24 [人口问题研究]; D669.1 [恋爱、家庭、婚姻];
学科分类号
1407 ; 1204 ;
摘要
利用人口普查数据,本文发现,我国的"大龄未婚"人口虽然规模庞大,但占同龄人的比重很低;群体内部男多女少、农村地区相差悬殊;城市更多的是低龄"大龄未婚"者,而农村则以中高龄为主;在"大龄未婚"者的婚配选择中,城市"大女"择偶难,农村"大男"剩余多。"大龄未婚"问题的本质,不是因为总人口分年龄性别比不平衡,而是"女高男低"、"甲女"与"丁男"个人条件优劣不同的结构性失衡所致。近年来,伴随着"大龄未婚"人口规模递增和占同龄人比重的上升,两性的数量不平衡趋缓;对绝大多数"大龄未婚"者来说,这只是他们整个生命周期中的一种暂时性生存状态,最终大都会迈入婚姻殿堂,终身不婚者男性不到4%,女性不到1%。
引用
收藏
页码:76 / 84+96 +9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农村通婚圈变动对于男性婚配困难的影响——来自冀西北山区实地调查的初步发现 [J].
王磊 .
青年探索, 2013, (06) :55-61
[2]   农村男性大龄未婚的影响因素分析——来自河北CC县调查的发现 [J].
伍海霞 .
人口与发展, 2013, 19 (03) :92-97+84
[3]   贫困地区农村大龄青年未婚失婚影响因素分析 [J].
王磊 .
当代青年研究, 2012, (12) :37-43
[4]   “剩女”现象成因及其社会意义探究 [J].
孟祥远 ;
沈佳 .
湘潮(下半月), 2012, (11) :73-74
[5]   “光棍”聚集与社区公共安全——全国百村调查的研究发现 [J].
靳小怡 ;
谢娅婷 ;
郭秋菊 ;
李艳 .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32 (06) :36-44
[6]   大龄未婚、失婚男性的居住方式和养老状况——以冀西北农村调查为基础 [J].
王跃生 .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12, (05) :129-136
[7]   婚恋情境中的“剩女”浮沉:历史、理论与现实 [J].
左雪松 .
当代青年研究, 2012, (04) :63-68
[8]   高知大龄未婚女性的婚恋问题浅析 [J].
崔小璐 .
西北人口 , 2011, (05) :58-62+68
[9]   对我国社会“剩女”现状的思考 [J].
杨艳涛 .
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1, 27 (03) :69-71
[10]   剩女:一个建构失实的伪命题 [J].
陈友华 ;
吕程 .
学海, 2011, (02) :4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