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2011年青岛市艾滋病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10
作者
于洁琼 [1 ]
刘莹娟 [2 ]
何磊 [3 ]
姜珍霞 [4 ]
机构
[1] 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2]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3] 潍坊医学院
[4] 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关键词
艾滋病; 流行特征; 防控策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12.91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艾滋病)];
学科分类号
100401 ;
摘要
目的了解青岛市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流行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情况,完善青岛市AIDS防控策略,更好地控制其流行。方法对2004—2011年青岛市AIDS网络直报系统数据、个案调查、随访资料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比2009年报告的HIV(AIDS)增加近3倍,其中经同性传播的HIV(AIDS)由2004年的0例上升到了2011年的210例,此外,本市感染者增加非常明显,在2010—2011年占到了总感染者的57.7%。结论 HIV(AIDS)的平均年龄下降,男性比例上升,感染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且2010年后HIV(AIDS)上升明显,同性传播的比例显著增加,本市感染者数量增加相对较快。因此,青岛市的AIDS防控工作应加强对同性恋人群及本市人口的关注程度。
引用
收藏
页码:1 / 3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浅析影响艾滋病流行的社会因素 [J].
李力 ;
郭岩 .
医学与哲学, 2012, 33 (03) :29-30+33
[2]   青岛市2008—2010年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分析 [J].
张西江 ;
何丽丽 ;
姜珍霞 .
社区医学杂志, 2011, 9 (10) :1-2
[3]   我国艾滋病流行现状及预防策略 [J].
戴翠萍 .
卫生职业教育, 2009, 27 (03) :135-136
[4]   全球艾滋病的流行现状及发展趋势 [J].
史灵梅 ;
肖武 .
旅行医学科学, 2008, 14 (04) :1-4
[5]   1992~2005年山东省艾滋病流行特征分析 [J].
傅继华 ;
吕翠霞 ;
刘学真 ;
苏生利 ;
廖玫珍 .
预防医学论坛, 2007, (08) :691-692
[6]   山东省艾滋病流行特征及流行趋势分析 [J].
傅继华 ;
吕翠霞 ;
刘学真 ;
钱跃升 ;
廖玫珍 .
疾病监测, 2005, (07) :368-369
[7]  
个体经商人群HIV感染情况和高危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D]. 吴青青.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