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植物群落土壤抗蚀性研究
被引:24
作者
:
张振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张振国
[
1
]
范变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范变娥
[
2
]
白文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白文娟
[
1
]
焦菊英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焦菊英
[
1
]
机构
:
[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2]
西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来源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
2007年
/ 01期
关键词
:
土壤抗蚀性;
主成分分析;
退耕地;
植物群落;
黄土丘陵沟壑区;
D O I
:
10.16843/j.sswc.2007.01.003
中图分类号
:
S714 [森林土壤学];
学科分类号
:
0903 ;
090301 ;
摘要
:
国家退耕还林(草)科技示范点陕西省吴旗县的退耕地植物群落的抗蚀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衡量土壤抗蚀性的12项指标主成分分析,反映特征值大部分信息(88.671%)的主成分包括无机黏粒类、团聚类、无机胶粒类和水稳性团粒类4大类。对4个主成分进行聚类,将吴旗县内的植物群落分为3大类,其中以退耕时间长的人工林地和还草地为主的植物群落抗蚀性最好,其次是退耕时间长的蒿类群落为主,以新退耕还林(草)地和坡耕农用地为主的植物群落抗蚀性较差。从土壤抗蚀性这一重要指标来看,随着退耕时间的延伸,退耕地人工林地抗蚀性较坡耕农用地不断提高,逐渐接近于天然林地,而退耕时间较晚的还林(草)地和坡耕农用地相对较差。
引用
收藏
页码:7 / 1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关于土壤可蚀性指标的讨论
阮伏水,吴雄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福建省水土保持试验站
阮伏水,吴雄海
[J].
水土保持通报,
1996,
(06)
: 68
-
72
[2]
土壤物理性质测定法[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物理研究室 编, 1978
[3]
黄土丘陵沟壑区小叶杨林生长的空间差异分析——以吴旗县为例
温仲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温仲明
从怀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从怀军
焦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焦峰
王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王飞
[J].
水土保持通报,
2005,
(01)
: 15
-
17+24
[4]
土壤理化分析[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编, 1978
[5]
保护水土资源 改善生态环境 造福子孙后代
曲格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全国人大环境资源委员会
曲格平
[J].
中国水土保持,
1996,
(08)
: 4
-
5
[6]
黄土丘陵区山桃灌木林地土壤水分过耗与调控恢复
程积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程积民
万惠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万惠娥
王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王静
[J].
土壤学报,
2003,
(05)
: 691
-
696
[7]
马尔文MS 2000激光粒度分析仪使用手册[M]. 黄河水利出版社 , (英)马尔文仪器有限公司编, 2001
[8]
黄土高原土壤抗蚀性研究
王佑民,郭培才,高维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王佑民,郭培才,高维森
[J].
水土保持学报 ,
1994,
(04)
: 11
-
16
[9]
不同利用方式下紫色土可蚀性的研究
杨玉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杨玉盛
[J].
水土保持学报 ,
1992,
(03)
: 52
-
58
[10]
黄土丘陵区柠条林地土壤抗蚀性规律研究
高维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北林学院水土保持系
高维森
王佑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北林学院水土保持系
王佑民
[J].
西北林学院学报,
1991,
(03)
: 70
-
78
←
1
2
→
共 15 条
[1]
关于土壤可蚀性指标的讨论
阮伏水,吴雄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福建省水土保持试验站
阮伏水,吴雄海
[J].
水土保持通报,
1996,
(06)
: 68
-
72
[2]
土壤物理性质测定法[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物理研究室 编, 1978
[3]
黄土丘陵沟壑区小叶杨林生长的空间差异分析——以吴旗县为例
温仲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温仲明
从怀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从怀军
焦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焦峰
王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王飞
[J].
水土保持通报,
2005,
(01)
: 15
-
17+24
[4]
土壤理化分析[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编, 1978
[5]
保护水土资源 改善生态环境 造福子孙后代
曲格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全国人大环境资源委员会
曲格平
[J].
中国水土保持,
1996,
(08)
: 4
-
5
[6]
黄土丘陵区山桃灌木林地土壤水分过耗与调控恢复
程积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程积民
万惠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万惠娥
王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王静
[J].
土壤学报,
2003,
(05)
: 691
-
696
[7]
马尔文MS 2000激光粒度分析仪使用手册[M]. 黄河水利出版社 , (英)马尔文仪器有限公司编, 2001
[8]
黄土高原土壤抗蚀性研究
王佑民,郭培才,高维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王佑民,郭培才,高维森
[J].
水土保持学报 ,
1994,
(04)
: 11
-
16
[9]
不同利用方式下紫色土可蚀性的研究
杨玉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杨玉盛
[J].
水土保持学报 ,
1992,
(03)
: 52
-
58
[10]
黄土丘陵区柠条林地土壤抗蚀性规律研究
高维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北林学院水土保持系
高维森
王佑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北林学院水土保持系
王佑民
[J].
西北林学院学报,
1991,
(03)
: 70
-
78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