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拔地区复合绝缘子先导发展法闪络判据

被引:31
作者
郝艳捧 [1 ]
毛长庚 [1 ]
王国利 [2 ]
韩永霞 [3 ]
机构
[1] 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
[2]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
[3] 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
关键词
高海拔; 特高压; 复合绝缘子; 先导发展模型; 闪络判据;
D O I
10.13334/j.0258-8013.pcsee.2012.34.022
中图分类号
TM216 [绝缘子和套管];
学科分类号
0805 ; 080502 ; 080801 ;
摘要
为研究在高海拔地区特高压输电线路复合绝缘子的闪络与击穿特性,建立适用于高海拔地区复合绝缘子的先导发展模型,在2 100 m的高海拔地区进行了800 kV的I型和V型复合绝缘子雷电冲击电压试验,用高速摄像机拍摄了放电过程图像,得到了2种布置方式下特高压复合绝缘子的雷电冲击闪络电压U50%和伏秒特性数据。并将伏秒特性曲线试验值与IEC推荐公式计算值和CIGRE推荐先导发展模型计算值进行了对比研究;通过数值仿真计算提出了适合高海拔地区复合绝缘子闪络的先导发展模型,并结合已有试验数据,对1.9、2.04和7.1 m串长复合绝缘子的先导发展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相同绝缘长度为7.1 m时,V型复合绝缘子布置方式下空气间隙击穿,其击穿电压比I型复合绝缘子闪络电压高7%;高海拔地区特高压复合绝缘子闪络的先导发展模型与复合绝缘子空气间隙击穿的先导发展模型的k与E0值应采用0.7 10 6(m2/(v2 s))、440 kV/m和0.74 10 6(m2/(v2 s))、500 kV/m。
引用
收藏
页码:158 / 164+23 +2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长棒形瓷绝缘子的冲击电压放电特性 [J].
阳林 ;
卢文浩 ;
郝艳捧 ;
赵宇明 ;
黎小林 ;
孙夏青 ;
李立浧 ;
李锐海 .
高电压技术, 2010, 36 (10) :2430-2435
[2]   ±800kV换流站的雷电侵入波过电压仿真分析 [J].
韩永霞 ;
卢毓欣 ;
陈辉祥 ;
李立浧 .
高电压技术, 2010, 36 (01) :218-223
[3]   特高压工程技术(昆明)国家工程实验室的建设 [J].
王国利 ;
陆国庆 ;
李锐海 ;
韩伟强 ;
王兵 .
高电压技术, 2009, 35 (07) :1553-1558
[4]   高压输电线路先导发展绕击分析模型研究 [J].
曾嵘 ;
耿屹楠 ;
李雨 ;
何金良 .
高电压技术, 2008, (10) :2041-2046
[5]   短尾波下空气间隙的放电特性实验及仿真 [J].
王小川 ;
曾嵘 ;
何金良 ;
罗兵 ;
孙立时 .
高电压技术, 2008, (05) :925-929
[6]   对线路防雷计算中绝缘闪络判据的研讨 [J].
黄炜纲 ;
周东平 .
中国电力, 1999, (11) :61-65
[7]   500kV 线路直击雷典型事故调查研究 [J].
钱冠军 ;
王晓瑜 ;
丁一正 ;
刘兆林 ;
包建强 .
高电压技术, 1997, (02) :70-72+81
[8]  
输电线路绝缘子并联间隙防雷保护研究[D]. 谭威.重庆大学. 2011
[9]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 GB/T16927—1997高电压试验技术 . 1998
[10]  
The generalized integration methodfor predicting impulse voltage-time characteristics for non-standard wave shapes:a theoretical basis .2 Darveniza M,Vlastos A E. IEEE Transac-tions on Electrical Insulation .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