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震后一个月受灾者心理应激状况

被引:13
作者
赵玉芳
胡丽
汤永隆
李哲
张静秋
机构
[1]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反应; 创伤后应激障碍; 社会支持; 安全感;
D O I
10.16168/j.cnki.issn.1002-9982.2009.05.027
中图分类号
B849 [应用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040203 ;
摘要
目的研究地震一个月后受灾者心理应激状况,分析心理应激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自评量表及自编社会支持问卷、安全感问卷对受灾者进行调查。结果所调查的受灾群体中,创伤后应激反应符合轻度诊断标准的比率为17.65%,符合中重度诊断标准的比率为0.84%,男性均多于女性。获取社会物质支持、信息支持和心理支持越少,创伤后应激反应越严重;生活安全感、确定控制感和归属感越缺乏,创伤后应激反应越严重;暴露程度越高,创伤后应激反应越严重。结论汶川地震是强烈的应激事件,创伤后应激反应强烈,社会信息支持、生活安全感和确定控制感得分与创伤后应激反应有密切相关。
引用
收藏
页码:356 / 358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烟台海难援救军人PTSD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J].
惠武利 ;
施旺红 ;
徐德忠 ;
王家同 ;
吴玮 ;
门可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1, (03) :148-149
[2]   地震后17个月受灾青少年PTSD及其相关因素 [J].
赵丞智 ;
李俊福 ;
王明山 ;
范启亮 ;
张富 ;
张华彪 ;
汪向东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1, (03) :145-147
[3]   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的编制和信度效度研究 [J].
刘贤臣 ;
马登岱 ;
刘连启 ;
赵贵芳 ;
李传琦 ;
杨杰 ;
孙良民 .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1998, (02) :14-17
[4]   翻车事故幸存者中精神创伤后应激障碍 [J].
何鸣 ;
吴仁刚 ;
章晓冬 ;
季舜玉 ;
储鸣 ;
杨德森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3, (04) :148-151+190
[5]   巫溪县岩崩、吊桥事件后精神反应调查报告 [J].
周建初 ;
金初林 ;
张世奎 ;
吴长安 ;
李方平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88, (02) :72-75
[6]  
心理障碍临床手册.[M].(美)DavidH.Barlow主编;刘兴华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