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人群健康水平的又一负性指标——YPLL

被引:54
作者
李馨宇
董中
曹卫华
李立明
机构
[1] 北京医科大学公卫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
关键词
YPLL; 研究者; 死因; 疾病监测; 期望寿命; 计算方法; 预期寿命; 潜在寿命损失年; 标化率; 人群健康; 负性;
D O I
10.16386/j.cjpccd.issn.1004-6194.1993.05.019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1 YPLL(Years of Potential Life Lost,潜在寿命损失年)的提出长期以来,各国以死亡率、期望寿命等指标来反映居民健康状况、衡量不同疾病对生命危害的程度.但这些指标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即不能区分不同年龄组人群死亡对寿命造成的损失的差异,从而难以反映具有很大意义的低年龄段的死亡.于是,一些旨在反映低年龄段死亡的指标应运而生,潜在寿命损失年(YPLL)便是其中之一.这一负性指标在本世纪40年代末被提出,并越来越广泛地被认识和接受.1982年,YPLL被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首次正式提出,其后美国、加拿大等国相继将YPLL列为
引用
收藏
页码:234 / 23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 条
  • [1] Homicide, suicide, motor vehicle crash, and fall motality: United States expeticence in comparatise perspective. Rockett IRH,et al. 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 1989
  • [2] Premature deaths in Canada:Impact, trends and opportunities for prevention. Wigle D. T,et al. Canadi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