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资本化及其双重影响

被引:15
作者
王文臣
马梦雪
机构
[1] 上海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大数据; 数字资本; 对象化; “数字中国”; 共同富裕;
D O I
10.16538/j.cnki.jsufe.2022.06.008
中图分类号
F091.91 [马克思、恩格斯经济思想];
学科分类号
060207 ; 020102 ;
摘要
并非一切生产要素都能转化为资本,马克思就此论述过资本家和“小业主”的本质区别。同样地,并非一切大数据都能转化为数字资本。对数字信息“数据化”“要素化”“资本化”的范围与条件做出历史性存在阐释,可以避免陷入“要素永恒”的分析误区。对劳动条件的“自然化”“资料化”“要素化”对比阐释,能进一步澄清大数据作为数字活动“痕迹”提取物进而实现“要素化”的前提;在对大数据进行“作为数据的数据”(非生产性)、“作为要素的数据”(生产性)和“作为资本的数据”(资本属性)差异化论述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说明大数据转化为数字资本的前提。数字资本运动在总体上仍属于资本的世界历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可从以下双重性来考察:一是对象性,劳动者主体地位与客体化权力的统一,构成对劳动者自身的肯定;二是异化属性,上述统一性在数字资本支配下造成分离,并构成对劳动者的否定。当代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只有在对象化路向中实现人民、生产资料、社会财富的统一,才是推动共同富裕、构建“数字中国”的本质要求。
引用
收藏
页码:108 / 122
页数:15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