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荷载下桩筏基础共同作用性状的室内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35
作者
宰金珉 [1 ]
蒋刚 [1 ]
王旭东 [1 ]
李雄威 [2 ]
何立明 [3 ]
机构
[1] 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2]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3] 安徽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关键词
桩筏基础; 模型试验; 塑性支承桩; 土压力; 位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473.1 [桩基];
学科分类号
081401 ;
摘要
利用自制模型槽,通过设计系列单桩带台与群桩的桩筏基础模型试验,研究了极限荷载下桩–筏板–地基土的应力与变形性状。试验结果表明,常规桩距桩筏基础极限荷载下表现出实体深基础性状;而大桩距桩筏基础,基桩先于板下土体达到承载力极限状态,后续荷载基本由板下土体分担,验证了塑性支承桩理论。加载过程中,桩–土的荷载分担比不断变化,6d及以上桩距时,桩达到极限荷载后即趋于稳定。利用桩的极限承载力的桩筏基础设计,应考虑极限荷载与工作荷载下桩–土荷载分担比的不同性状差别。桩间距越大,桩对土体的侧向位移的"遮帘作用"逐渐弱化,板下土体的位移特征趋于天然地基的特征,桩端平面以下土体应力受板下土体分担荷载的影响越明显,6倍桩距可视为常规桩基与复合桩基的分界点。
引用
收藏
页码:1597 / 160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筏式基础室内模型载荷试验 [J].
李雄威 ;
何立明 ;
蒋刚 ;
王旭东 ;
宰金珉 .
工业建筑, 2005, (05) :20-23
[2]   塑性支承桩——卸荷减沉桩的概念及其工程应用 [J].
宰金珉 .
岩土工程学报, 2001, (03) :273-278
[3]   砂土中群桩特性的试验研究(英) [J].
殷宗泽 ;
石磊 .
岩土工程学报, 1998, (03) :85-89
[4]   桩-承台-地基土相互作用试验研究 [J].
王幼青 ;
张克绪 ;
朱腾明 .
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 1998, (02) :31-37
[5]   桩土明确分担荷载的复合桩基及其设计方法 [J].
宰金珉 .
建筑结构学报, 1995, (04) :66-74
[6]  
高层建筑桩筏基础模型试验研究[D]. 张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2002
[7]  
复合桩基非线性工作机理模型试验研究与分析[D]. 李雄威.南京工业大学 2005
[8]  
JGJ 94-1994. 建筑桩基技术规程[S]. 1994
[9]  
复合桩基理论与应用[M].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宰金珉著, 2004
[10]  
Behaviour of foundations and structures. BURLAND J B,BROMS B B,DE MELLO V H B. Proc 9th Int Conf S M F E . 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