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田间尺度的东北农田防护林防护效应分析

被引:16
作者
邓荣鑫 [1 ,2 ]
张树文 [1 ]
李颖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
关键词
农田防护林; 防护效应; 田间尺度; 曲线拟合;
D O I
10.13292/j.1000-4890.2009.0342
中图分类号
S727.24 [农田防护林];
学科分类号
0910 ;
摘要
选择了东北农田防护林的典型区域——吉林西部平原农田防护林区的榆树、农安、德惠和扶余作为研究地区,在各地区内根据防护林的内部结构和长势状况等,分别选择了好、中、差3个研究样区,对各样区内农田的地表温度、土壤湿度、气温和作物产量等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较好防护林内5 cm、10 cm土壤水分比较差防护林均有所增加,其中德惠增加1.03个百分点、0.89个百分点,榆树增加0.21个百分点、0.23个百分点,扶余增加1.48个百分点、1.42个百分点,农安增加0.85个百分点、0.65个百分点;5 cm土壤最高温度、10 cm土壤最高温度、气温在德惠减少1.42℃、1.86℃、1.29℃、在农安减少0.89℃、2.27℃、0.88℃,在榆树增加2.52℃、3.93℃、0.95℃、在扶余增加1.6℃、4℃、0.36℃;产量增加不明显。由此可知,农防林对小气候的改善较为明显,可增加土壤水分,降低温度变化幅度。
引用
收藏
页码:1756 / 176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防护林经营学.[M].姜凤岐等著;.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2]  
中国沙漠化防治.[M].朱俊凤等著;.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
[3]  
中国森林与生态环境.[M].周晓峰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
[4]  
林业生态工程学.[M].王礼先等编著;.中国林业出版社.1998,
[5]   榆林沙区农田防护林防护效益研究 [J].
杨伟 .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09, 15 (01) :115-116
[6]   东北地区农田防护林结构对林网内积雪分布格局的影响 [J].
范志平 ;
曾德慧 ;
陈伏生 ;
朱教君 ;
姜凤岐 ;
沙建国 .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02) :181-185
[7]   农田防护林生态作用特征研究 [J].
范志平 ;
曾德慧 ;
朱教君 ;
姜凤岐 ;
余新晓 .
水土保持学报, 2002, (04) :130-133+140
[8]   沿海防护林体系热效应的遥感分析 [J].
王述礼,金昌杰,关德新 .
生态学杂志, 1995, (04) :1-5
[9]   东北林网地区廓线分布和湍流输送特征 [J].
刘树华,张露琛,朱廷曜,孔繁智 .
地理学报, 1994, (02) :167-173
[10]   兴胜村防护林体系综合效益研究之二:防护林体系土壤效应研究 [J].
鞠瑞彬 ;
俞冬兴 ;
李成烈 ;
宋跃文 .
防护林科技, 1990, (01) :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