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普弗细胞清道夫受体、CD14表达变化及其与内毒素性肝损伤的关系

被引:10
作者
蒋建新
谢国旗
陈永华
刘大为
周继红
朱佩芳
王正国
张洪杰
机构
[1] 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
[2] 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大坪
关键词
库普弗细胞; 抗原,CD14; 内毒素血症; 清道夫受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363 [病理生理学];
学科分类号
100104 ;
摘要
目的 从细胞受体水平探讨内毒素性肝损伤过程中肝内库普弗细胞 (KC)由防御性逐步转化为效应性的机制。 方法 经尾静脉注射不同剂量内毒素 (LPS)复制轻、中、重度内毒素血症小鼠模型。肝内KC表面清道夫受体 (SR)、CD14表达测定采用免疫组化法 ,并进行计算机图像分析。 结果 注射LPS后 1h ,高剂量组肝内KC表面SR表达明显减少 ,至 3h ,低剂量和中剂量组KC表面SR表达也开始明显减少 ,并随观察时间延长 ,3组KC表面SR表达均进行性减少 ,3组间SR的吸光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3组肝内KC表面CD14表达在注射LPS后 1h均明显增多 ,并随时间延长而更加明显 ,但 3组间CD14的吸光度无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 ,各剂量组肝内SR与CD14表达变化呈显著负相关。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总胆红素 (TB)和肝组织内丙二醛 (MDA)水平变化分别与SR表达下调呈显著负相关 ,与CD14表达上调呈显著正相关。肝组织结构改变及动物死亡率也与肝内KC表面SR、CD14表达变化呈明显的平行关系。 结论 内毒素致肝损伤过程中 ,肝内KC表面SR表达下调、CD14表达上调可能是KC防御功能减弱、致炎作用增强的重要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30 / 3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LBP/CD14系统及其与内毒素作用的关系 [J].
蒋建新 .
生理科学进展, 1997, (03) :96-98
[2]  
L-selection: a novel receptor for lipopolysacharide and its potential role in bacterial sepsis. Malhotra R, Bird M. Bioessays .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