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能源消费结构和CO2排放研究

被引:3
作者
胡燕平
康文星
何介南
机构
[1]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关键词
能源消费结构; CO2排放; 辽宁;
D O I
10.14067/j.cnki.1673-923x.2010.02.024
中图分类号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F206 [能源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020201 ;
摘要
就能源结构和各部门的能源消费进行研究,推算了辽宁省2000~2005年各种能源消费量及其引起的CO2排放量。辽宁省的主要的能源消费类型是煤炭和石油,在2005年,煤炭和石油的消费量都最多,分别为2 470.16×104t.a-1标准煤和2 932.18×104t.a-1标准煤,也是主要的CO2排放源。以煤炭为原料生产的焦炭的CO2排放量由于技术的提高而减少。从消费部门看,工业部门的能源消费量最多,从2000年的431.55×104t.a-1标准煤增加到2005年的1 096.1×104t.a-1标准煤。交通部门的消费比例从2000年的9%增加到2005年的20%,未来还有增加的趋势。不同部门排放的CO2量也不同,工业部门每年排放的CO2最多,都在2 500×104t.a-1以上,2005年达到了3 020.48×104t.a-1,农林渔牧业部门由于机械化的操作使得CO2排放量增加。
引用
收藏
页码:93 / 9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中国能源统计年鉴.[Z].朱向东 主编.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2]  
中国能源统计年鉴.[Z].林贤郁 主编.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2002,
[3]   中国能源消费与大气环境响应关系及节能减排对策 [J].
邵超峰 ;
张裕芬 ;
鞠美庭 ;
冯银厂 ;
刘伟 .
资源科学, 2008, (12) :1796-1802
[4]   中国一次能源结构对能源效率的影响 [J].
张珍花 ;
王鹏 .
统计与决策, 2008, (22) :82-83
[5]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的关联分析及比较 [J].
谭丹 ;
黄贤金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 (03) :54-57
[6]   灰色系统理论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应用 [J].
周庆文 ;
李慧民 ;
贾燕飞 ;
汤靓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3) :437-439+443
[7]   中国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强度的影响 [J].
张瑞 ;
丁日佳 ;
尹岚岚 .
统计与决策, 2007, (10) :73-74
[8]   广州市能源消费与GDP及能源结构关系的实证研究 [J].
钟晓青 ;
吴浩梅 ;
纪秀江 ;
朱海燕 ;
易霞俊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7, (01) :135-138
[9]   中国能源消耗强度变动及因素分解:1980—2004 [J].
吴巧生 ;
成金华 .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6, (10) :34-40
[10]   能源消费与气候关系的中美比较研究 [J].
袁顺全 ;
千怀遂 .
地理科学, 2003, (05) :629-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