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的融合、交融及互嵌

被引:179
作者
王希恩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关键词
民族融合; 交融; 互嵌; 社会结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33 [民族工作];
学科分类号
0304 ; 030401 ; 030402 ;
摘要
民族融合、交融和互嵌有着一种内在的逻辑关系。"交融"不同于"融合",它强调的只是相互接纳、吸收、包容和认同,是"融合"的进行时态或过程,不是结果。在社会结构的诸多领域中,分层结构、从业结构和人口分布结构与民族结构的重合是民族隔阂的具体表现形式,也是影响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具体障碍。所谓"推进建立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就是打破民族结构与其他社会结构的重合,使不同民族成员掺杂或嵌入到其他社会结构中去,从而为消除民族隔阂、实现交融创造条件。从聚居到杂居再到散居是民族过程在族体分布形态上的演进规律,也是民族实现交融的一种基本趋势。居住结构的互嵌应当在分层结构和从业结构互嵌的基础上得以推进,着重需要打破的是妨碍民族交往、对现代生活进步和发展形成障碍的"社区环境",而不是全部的民族聚居和杂居,因此应特别注重相互接纳和包容的软环境建设。
引用
收藏
页码:33 / 44+324 +324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互嵌”的机理与路径.[N].严庆;.中国民族报.2015,
[2]   城市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研究 [J].
来仪 .
学术界, 2015, (10) :33-42+324
[3]   推进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的思考——以哈密地区为例 [J].
郝备 .
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党校学报, 2015, (03) :39-44
[4]   美国种族主义“正当性”的来源与建立 [J].
梅祖蓉 .
世界民族, 2015, (04) :1-11
[5]   新疆各主要民族人口现状及变化特征 [J].
李建新 ;
常庆玲 .
西北民族研究, 2015, (03) :21-36+47
[6]   新疆少数民族产业工人队伍发展及现状分析 [J].
李晓霞 .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04) :32-37
[7]   新疆和田市推动民族互嵌式社区的实践与启示 [J].
姜禾 .
管理观察, 2015, (16) :22-24
[8]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发展分析:2000~2010 [J].
郭未 .
人口学刊, 2014, 36 (06) :13-21
[9]   当前新疆南疆地区城市维汉民族关系解析 [J].
李洁 .
新疆社会科学, 2012, (01) :66-72
[10]   当代中国社会结构与社会建设 [J].
陆学艺 .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10 (06) :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