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特征参量的生态足迹新方法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被引:3
作者
荆治国 [1 ,2 ]
周杰 [1 ]
詹涛 [3 ,2 ]
齐丽彬 [4 ]
张昌盛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新生代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4]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生化工程系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城市化; 生态足迹; 西安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22 [环境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传统生态足迹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最终能源足迹概念。即地球上消耗的能源最终由太阳辐射提供,而能源生态足迹就是消耗能源所需的接收太阳辐射能的建成地面积。相应的,不再使用化石能源地概念。同时,将海洋提供的生态资源,纳入内陆居民人均生态承载力范畴。以西安市1997年2006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本文分别使用传统方法和上述调整后的方法对10年间西安市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传统生态足迹法计算的结果表明西安市人均赤字由1997年的1.07hm2,逐渐增加至2006年的1.40hm2,始终处于生态赤字状况。而调整后生态足迹法的计算结果表明,西安市一直处于生态盈余状况,可持续发展状况良好,其人均生态盈余在1997年为0.64hm2,至2006年为0.45hm2。本研究调整原方法部分特征参量后,使生态足迹法更具前瞻性,更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特征,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状况。
引用
收藏
页码:1982 / 198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 [1] 中国农业年鉴.[Z]..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 [2] 中国统计年鉴.[Z]..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 [3] 中国能源统计年鉴.[Z]..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 [4] A consumption-based approach to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s using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indicator
    Bagliani, Marco
    Bravo, Giangiacomo
    Dalmazzone, Silvana
    [J]. ECOLOGICAL ECONOMICS, 2008, 65 (03) : 650 - 661
  • [5] Footprint-adjusted net ecosystem CO 2 exchange and carbon balance components of a temperate forest.[J].Miklos T. Nagy;Ivan A. Janssens;Jorge Curiel Yuste;Arnaud Carrara;Reinhart Ceulemans.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2006, 3
  • [6] Footprints for Sustainability: The Next Steps
    Mathis Wackernagel
    J. David Yount
    [J].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ility, 2000, 2 (1) : 23 - 44
  • [7]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An indicator of progress toward regional sustainability
    Wackernagel, M
    Yount, JD
    [J].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1998, 51 (1-2) : 511 - 529
  • [8] 中国2002年省域生态足迹分析
    陈敏
    王如松
    张丽君
    怀保光
    [J]. 应用生态学报 , 2006, (03) : 3424 - 3428
  • [9] 中国1999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发展能力分析
    徐中民
    张志强
    程国栋
    陈东景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02) : 280 - 285
  • [10] 中国的生态空间占用研究
    谢高地
    鲁春霞
    成升魁
    郑度
    [J]. 资源科学, 2001, (06) : 20 -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