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青山南亚热带次生林演替过程的种群动态

被引:38
作者
康冰 [1 ]
刘世荣 [2 ]
温远光 [3 ]
张跃进 [1 ]
姜在民 [1 ]
常建国 [2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3] 广西大学林学院
关键词
南亚热带; 次生常绿阔叶林; 演替; 种群动态; 广西大青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8.5 [森林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该文研究了广西大青山南亚热带次生林群落经过26年的自然演替其间的种群结构变化规律。通过对主要种群类型、重要值、生态位宽度和分布格局的测定,分析了演替过程中各种群内部的消长与分布变化趋势,研究发现阳生性优势种由高集群分布变为随机分布,其生态位宽度减小,中生及阴生性树种则由随机分布逐渐变为高集群分布,生态位宽度增大。树种由32种增加到65种,35种中生及阴生树种为后期侵入种,物种多样性比较丰富;通过对现存种群的种间联结与生态位重叠进行分析,揭示了天然次生演替过程中种间关系的相互适应变化规律。原来阳生性的优势树种,如大叶栎(Castannopsisfleuryi)、大叶山楝(Aphanamixisgrandifolia)等,与其它种群的生态位重叠值普遍下降,中生性种群生态位重叠值稍有增加,如柃木(Euryanitida)、血胶树(Eberhardtiaaurata)、广西拟肉豆蔻(Knemaguangxiensis)等,中生偏阴生性种群生态位重叠值明显增大,其中一些种,如厚叶琼楠(Beilschmiediapercoriacea)、杨桐(Adinandramillettii)、毛黄肉楠(Actinodaphnepilosa)等,成为群落的建群种和优势种。次生群落种群之间的联结程度加强,一些种从零联结变为高度正联结或负联结,正、负联结性均变得更加紧密,高度正联结的种对占较大比例。种间联结与生态位分析结果基本一致,高度正联结的种群之间生态位重叠值较大,也反映出这些种对生境要求的一致性。次生群落由前期阳生性大叶栎群落演替为中后期中生性厚叶琼楠群落,群落接近较稳定的中生性气候顶极阶段。
引用
收藏
页码:931 / 94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Patterns of woody plant abundance, recruitment, mortality, and growth in a 65?year chronosequence of old-fields[J] . Dan Lawson,Richard S. Inouye,Nancy Huntly,Walter P. Carson.Plant Ecology . 1999 (2)
[2]  
On the measurement of nichebreath and overlap. Colwell RK,Futugma DC. Ecology . 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