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中前期南京国民政府对地方自治政策的调整

被引:4
作者
曹成建
机构
[1]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系四川成都
关键词
20世纪30年代中前期; 南京国民政府; 地方自治政策调整; 保甲制度;
D O I
10.13734/j.cnki.1000-5315.2003.05.019
中图分类号
K263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年)];
学科分类号
0302 ; 030204 ; 030503 ; 0307 ; 060205 ;
摘要
针对20年代末30年代初全面推行地方自治出现的弊病,南京国民政府于30年代中前期相应地对地方自治进程作了富有弹性的规定,将保甲制度纳入地方自治之中并大力推行县政改革。保甲纳于自治,国民政府似乎从事实上避免了在基层推行两套政治制度的矛盾冲突,在形式上又给传统的旨在加强基层社会控制的保甲制度披上民主自治的外衣,看似一种完美的制度创新,实则使地方自治开始实行初期的一些民主自治思想遭到极大损害,更加败坏了自治名声。由于民众对推行保甲出于被动而非主动,以从上而下的保甲制度来培植从下到上的地方自治不仅未能走出"以官治求自治"的老路,反而越走越远。同时,保甲本身也无多大成效。
引用
收藏
页码:108 / 11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剑桥中华民国史[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美)费正清,(美)费维恺编, 1994
[2]   20世纪40年代新县制下重庆地方自治的推行及其成效 [J].
曹成建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06) :94-101
[3]   试论20世纪40年代四川新县制下的基层民意机构 [J].
曹成建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05) :8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