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区域国别研究

被引:43
作者
任晓
机构
[1]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
[2] 复旦大学中国外交研究中心
关键词
区域国别; 国际研究; 美国《国防教育法》; 社会科学理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814.1 [区域性组织和会议];
学科分类号
030207 ;
摘要
区域国别研究在中国已经受到很大的重视,正在迅速发展之中,但有不少问题需要厘清。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地区研究(即区域国别研究)在美国蓬勃发展,这提供了一个很有价值、可资比较的对象。地区研究经过此后二三十年的发展和沉淀,制度化为美国各大学(一定程度上也包括有关智库)内的体制性架构,研究成果极为丰硕。中国的区域国别研究现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其繁荣将会在21世纪持续相当一段时间,但也存在一个重要的问题,即区域国别研究很大程度上是同社会科学学科性研究相脱离的,这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区域国别研究的意义除了可以深入理解一国或某个地区外,还在于有可能从中提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观点或学说,格尔茨的文化理论和安德森的民族主义理论等均为显例。基于中国历史和现实的丰富性,尤其是中国过往40年的发展经验,在中国研究中同样孕育着产生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的可能性。
引用
收藏
页码:59 / 77+158 +158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本土知识的全球意义——论地区研究与21世纪中国社会科学的追求 [J].
任晓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05) :87-98
[2]  
从延安一路走来[M]. 人民日报出版社 , 何方, 2015
[3]  
走向世界丛书[M]. 岳麓书社 , 钟叔河, 2008
[4]  
比较政治学[M]. 东方出版社 , (美) 阿尔蒙德, 2007
[5]  
中国对朝鲜半岛的研究[M]. 民族出版社 , 朴键一, 2006
[6]  
想象的共同体[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BenedictAnderson)著, 2003
[7]  
作为意识形态的现代化[M]. 中央编译出版社 , (美)雷迅马(MichaelE.Latham)著, 2003
[8]  
观察中国[M]. 世界知识出版社 , (美)费正清(JohnKingFairbank)著, 2001
[9]  
文化的解释[M]. 译林出版社 , (美)克利福德·格尔茨(CliffordGeertz)著, 1999
[10]  
当代美国社会科学[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单天伦主编,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