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中国古代的垄作耕法

被引:21
作者
郭文韬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
关键词
垄作耕法; 有效途径; 耕层构造; 垄作技术; 土壤耕作; 用养结合; 深松耕法; 中国古代;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一) 中国的垄作耕法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大约创始于西周,初步发展于春秋战国,大发展于秦汉至隋唐五代,到宋元明清时代达到成熟阶段,(二) 并在科学技术上取得了光辉的成就。它在防旱抗涝、用养结合、通风透光、加厚耕层等方面,显示了明显的优越性,它在垄作技术上积累的丰富经验,至今仍有重要指导意义。(三) 世界上没有哪一种耕作方法能够适应各种各样的条件。因此,垄作耕法只能作为整个耕作体系中的一个环节,因地、因时、因作物制宜地加以运用。从东北地区来看,逐步建立一个深松、翻耕、耙茬、免耕相结合,垄作与平作相结合的完整的耕作体系是至关重要的。(四) 中国固有的垄作耕法,由于耕具和动力的限制,还存在着耕作层浅和犁底层硬的问题。在加大动力、改革工具的条件下,采用以“间隔深松”为特征的垄作深松耕法是改革固有垄作耕法的有效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77 / 80
页数:4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