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剩余索取权安排理论分歧及其在资产稀缺性框架下的诠释

被引:11
作者
柏培文 [1 ]
陈惠贞 [2 ]
机构
[1] 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2] 厦门港务集团有限公司财务部
关键词
剩余索取权; 控制权; 资产专用性; 资产稀缺性; 交易费用;
D O I
10.14120/j.cnki.cn11-5057/f.2006.02.007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摘要
企业剩余索取权安排理论可分为传统安排理论和现代产权基础安排理论,现代产权基础安排理论主要有:交易费用论、激励论、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对称论、风险承担论、重要资源拥有论、状态依存论。如果对现代产权基础安排理论作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真正决定企业剩余索取权安排的实际上只有三个因素,分别是控制权、资产专用性和重要(关键)性资源,通过分析还可以发现其中存在三个悖论,即资产专用性与控制权两种解释的悖论、控制权解释理论与实际情形悖论以及资产专用性解释理论与实际情形悖论。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资产稀缺性是企业剩余索取权安排的依据的论断,在这一论断框架下解释三个悖论产生原因,同时从企业资产稀缺性程度不对称出发,对企业利益相关者——经营者、股东、债权人、工人等契约各方剩余索取权安排作一般解释。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43+14+64 +1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格罗斯曼-哈特-莫尔模型评析 [J].
宫明波 ;
黄少安 .
经济学动态, 2002, (12) :78-80
[2]   合同与企业理论前沿综述 [J].
杨其静 .
经济研究, 2002, (01) :80-88
[3]   交易费用与企业所有权分配合约的选择 [J].
杨瑞龙 ;
周业安 .
经济研究, 1998, (09) :30-39
[4]   剩余索取权归属的理论分歧与现实变化 [J].
赵磊 .
经济学动态, 1998, (08) :61-64
[5]   一个关于企业所有权安排的规范性分析框架及其理论含义———兼评张维迎、周其仁及崔之元的一些观点 [J].
杨瑞龙 ;
周业安 .
经济研究, 1997, (01) :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