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种子休眠性QTL定位及其对干热处理的响应

被引:25
作者
唐九友
江玲
王春明
刘世家
陈亮明
翟虎渠
吉村醇
万建民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日本国立九州大学农学部,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
[2]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福冈-,南京
关键词
水稻; 种子休眠性; 重组自交系; 数量性状基因座; 干热破除休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利用Kinmaze(粳稻)/DV85(籼稻)杂交组合衍生的重组自交F11家系 (Recombinant Inbred Lines, RILs)进行了种子休眠性QTL的检测和遗传效应分析。以抽穗后35 d的种子发芽率作为种子休眠性的表型值,分析亲本和81个家系的休眠性表现,利用Windows QTL Cartographer 1.13a软件共检测到4个种子休眠性QTL,分别位于第2、5、11染色体上,其中第2染色体存在2个QTL,各QTL的贡献率变幅8.37%~17.40%。进一步研究了这些休眠性基因位点对干热破除休眠处理的响应,结果表明,来自DV85增强休眠性的QTL位点qDOR-2-1和qDOR-5,以及来自Kinmaze增强休眠性的QTL位点qDOR-11,易被干热处理破除休眠,这3个QTL效应较强,可在种子休眠性状的遗传改良中加以利用;而位于第2染色体上标记XNpb227-XNpb132之间的QTL位点qDOR-2-2却不易被干热处理破除休眠,该位点增强休眠性的基因来自DV85。
引用
收藏
页码:1791 / 179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利用RIL和CSSL群体检测水稻种子休眠性QTL [J].
江玲 ;
曹雅君 ;
王春明 ;
翟虎渠 ;
万建民 ;
吉村醇 .
遗传学报, 2003, (05) :453-458
[2]  
Mapping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controlling seed longevity in rice (Oryza sativa L.)[J] . K. Miura,S. Lin,M. Yano,T. Nagamine.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 2002 (6-7)
[3]  
Detection of loci controlling seed dormancy on group 4 chromosomes of wheat and comparative mapping with rice and barley genomes[J] . K. Kato,W. Nakamura,T. Tabiki,H. Miura,S. Sawada.TAG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 2001 (6-7)
[4]   Genomic regions affecting seed shattering and seed dormancy in rice [J].
Cai, HW ;
Morishima, H .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2000, 100 (06) :840-846
[5]  
Mapping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controlling seed dormancy and heading date in rice, Oryza sativa L., using backcross inbred lines[J] . S. Y. Lin,T. Sasaki,M. Yano.TAG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 1998 (8)
[6]   Genetic and molecular control of seed dormancy [J].
Li, BL ;
Foley, ME .
TRENDS IN PLANT SCIENCE, 1997, 2 (10) :384-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