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大气污染协同治理机制何以奏效?来自长三角的经验

被引:32
作者
吴建南 [1 ]
刘仟仟 [2 ]
陈子韬 [2 ]
秦朝 [2 ]
机构
[1]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
[2]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关键词
协同治理机制; 大气污染防治; 长三角; 城市治理;
D O I
10.19735/j.issn.1006-0863.2020.05.04
中图分类号
X51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1204 ; 120401 ;
摘要
本文以"结构—过程"模型为基础,展现了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协同治理机制的全貌,并以制度性集体行动为理论视角,解释机制发挥作用的制度逻辑。研究表明,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协同治理机制以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办公室、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等组织机构为核心,形成包含"决策层、执行层、保障层"多层次的结构性机制和涉及"确定议程、制定方案、政策执行、政策评估"多阶段的过程性机制。在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的实践中,结构性机制和过程性机制互为依托,两者奏效的关键在于降低交易成本和合作风险。
引用
收藏
页码:32 / 3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实施效果及完善建议 [J].
何伟 ;
张文杰 ;
王淑兰 ;
柴发合 ;
李慧 ;
张敬巧 ;
王涵 ;
胡君 .
环境科学研究, 2019, 32 (10) :1696-1703
[2]   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的困境及路径选择 [J].
赵新峰 ;
袁宗威 .
城市发展研究, 2019, (05) :94-101
[3]   我国跨域治理研究:生成逻辑、机制及路径 [J].
武俊伟 ;
孙柏瑛 .
行政论坛, 2019, 26 (01) :65-72
[5]   大气污染跨域协同治理的机制考察与制度逻辑——基于京津冀的协同实践 [J].
魏娜 ;
孟庆国 .
中国软科学, 2018, (10) :79-92
[6]   制度性集体行动理论研究 [J].
姜流 ;
杨龙 .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0 (04) :96-104
[7]   从“府际合作”走向“制度性集体行动”:协作性区域治理的研究述评 [J].
锁利铭 ;
阚艳秋 ;
涂易梅 .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 2018, 7 (03) :83-96
[8]   改善空气质量的中国模式:“大气十条”实施与评价 [J].
王金南 ;
雷宇 ;
宁淼 .
环境保护, 2018, 46 (02) :7-11
[9]   地方政府间正式与非正式协作机制的形成与演变 [J].
锁利铭 .
地方治理研究, 2018, (01) :25-39+79
[10]   京津冀雾霾治理中的府际合作机制研究——以整体性治理为视角 [J].
韩兆柱 ;
卢冰 .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2017, 19 (04) :7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