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江淮切变线系统结构和暴雨分析

被引:9
作者
张京英
张可欣
魏玉鹏
机构
[1] 临沂气象局
关键词
切变线; 正压结构; 暴雨; 气旋性系统;
D O I
10.19513/j.cnki.issn1005-0582.2008.04.001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基于气象观测资料和数值模式产品,分析了2006年7月2—3日一次江淮暖切变线影响下的大暴雨过程。分析表明:稳定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北抬的江淮暖切变线是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该系统表现为结构竖立的相当正压的浅薄系统,相应的物理量场成垂直分布特征,切变线上风场的风速辐合中心对应中小尺度气旋性系统。强盛的中低空西南急流不仅为大降水的产生提供充沛的水汽,还利于该中小尺度系统的形成,该系统散度、涡度结构上呈柱状垂直分布,对流层中下层负涡度中心增大和抬高以及负散度区中心增大和跃升造成降水的脉动加强,而且上述物理量场的高低空配置特征利于上升运动加强和维持。由于切变线南侧西南气流中的风速辐合和上升运动远较切变线北侧的风向辐合更为突出和完整,对流不稳定更强,最大上升运动及其相应的暴雨区主要集中在切变线中间偏南的位置。
引用
收藏
页码:1 / 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暖切变型江淮梅雨锋结构及其形成和维持机制 [J].
胡伯威,彭广 ;
不详 .
大气科学 , 1996, (04)
[2]   夏季副热带相当正压切变线的动力学性质 [J].
胡伯威 .
大气科学, 1996, (03) :326-336
[3]  
长江流域梅雨锋暴雨机理的分析研究[M]. 气象出版社 , 赵思雄等著, 2004
[4]   一次梅雨锋暴雨的数值模拟及位涡诊断 [J].
夏冠聪 ;
寿绍文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7, (04) :538-545
[5]   华北秋季大暴雨的天气分析与数值模拟 [J].
陈艳 ;
宿海良 ;
寿绍文 .
气象, 2006, (05) :87-93
[6]   一次梅雨锋暴雨过程多尺度特征的诊断分析 [J].
蒋建莹 ;
倪允琪 .
气象学报, 2003, (06) :673-683
[7]   三次梅雨锋大暴雨过程的数值模拟分析 [J].
唐洵昌 ;
张欣 ;
陶玫 ;
邓华军 .
气象科学, 1997, (03) :22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