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灌注成像对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动态观察

被引:10
作者
马春
余聪
赵建农
郭大静
李杰
罗银灯
谢维波
沈霞
机构
[1] 重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放射科
关键词
灌注; 脑缺血; 脑梗死;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D O I
10.19627/j.cnki.cn31-1700/th.2008.03.005
中图分类号
R743.3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应用CT灌注成像(CTPI)诊断超急性期脑梗死,并对缺血半暗带灌注情况进行动态观察。材料和方法:26例发病时间在6h内临床怀疑脑梗死的患者进行头颅CT平扫及CTPI检查,测量病变区及镜像侧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及各个参数图异常灌注区面积,并计算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第一次扫描24h后复查CT平扫及CTPI。结果:第一次CT平扫示非责任的陈旧性脑梗死6例,其余20例均未见异常。CTPI示超急性期脑梗死20例,其中16例存在缺血半暗带;其余6例为TIA。复查CTPI示超急性期存在缺血半暗带的16例病例于急性期梗死区周围仍然存在低灌注区,与超急性期半暗带rCBF、rCBV及rMTT比较无明显差异(t分别为2.05,1.515,0.081;P>0.05)。超急性期缺血半暗带区rCBF、rMTT与TIA低灌注区比较有明显差异(t分别为2.868,3.717;P<0.05),而rCBV比较无明显差异(t=1.748;P>0.05)。急性期梗死区面积平均1470.75mm2较超急性期(1387mm2)增大,梗死区面积增加与缺血半暗带所占比例有线性相关关系(spearman相关系数1.00,P<0.05)。结论:缺血半暗带不仅仅存在于脑梗死超急性期,在急性期亦可能有缺血半暗带的存在;CTPI不但能够早期诊断缺血性脑卒中,而且对不同发病时间病例是否存在缺血半暗带做出判断。
引用
收藏
页码:195 / 19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关于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时间与缺血半暗带相关关系模式的思考 [J].
冀瑞俊 ;
贾建平 ;
卢洁 .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6, (05) :335-338+393
[2]   脑梗死前期脑局部低灌注的CT灌注成像表现及分期 [J].
高培毅 ;
林燕 .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3, (10) :18-22
[3]   TIA患者脑动态CT峰值时间灌注成像的初步研究 [J].
高培毅 ;
林 燕 .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2002, (01) :1-5
[4]   Advances in imaging 2006 [J].
Heiss, Wolf-Dieter ;
Sorensen, A. Gregory .
STROKE, 2007, 38 (02) :238-240
[5]  
Outcome and Symptomatic Bleeding Complications of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Within 6 Hours in MRI-Selected Stroke Patients: Comparison of a German Multicenter Study With the Pooled Data of ATLANTIS, ECASS, and NINDS tPA Trials[J] . Stroke . 2006 (3)
[6]  
脑梗死的影像学. 陈星荣,沈天真.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