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患“红脖子病”甲鱼体分离到虹彩病毒

被引:24
作者
陈在贤
郑坚川
江育林
机构
[1] 深圳动植物检疫局水生动物病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甲鱼病,病毒病,虹彩病毒;
D O I
10.16303/j.cnki.1005-4545.1998.02.010
中图分类号
S941.41 [病毒性鱼病];
学科分类号
0906 ;
摘要
从深圳某甲鱼场患“红脖子病”的甲鱼体内分离到一株病毒。该病毒于15~30℃能在CO、FHM、CK、GCK等细胞中增殖,其中在CO细胞中的滴度最高。最适复制温度为25~30℃,此时2dCPE可在90%以上。在感染病毒的CO细胞单层上覆盖琼脂后2~3d能形成直径1~1.5mm的空斑。病毒对氯仿、pH3、pH9敏感,DNA抑制剂(IUDR)能抑制其复制过程,提示该病毒为有囊膜的DNA病毒。病毒提纯后经负染电镜观察,可见到大量直径120~160nm的有囊膜的球形颗粒,放大后呈多面体。在感染病毒的细胞切片中,可见到六角形的病毒颗粒存在于细胞核和细胞质内,并可见到病毒从细胞膜获得囊膜。以上结果提示该病毒属虹彩病毒科,建议命名为甲鱼虹彩病毒(STIV)。人工感染试验显示,该病毒对甲鱼有中等毒力,与传染性胰坏死症病毒(IPNV)、草鱼出血病病毒(GCRV)、大马哈鱼呼肠孤病毒(CSV)在血清学上没有相关性。
引用
收藏
页码:32 / 36
页数:5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