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颤证临床治疗概述

被引:26
作者
王瑞海
机构
[1] 济南医院
关键词
震颤证; 中医药治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震颤证亦名颤振,始见于《张氏医通》卷六“诸风门·颤振节”,张石顽云:“……颤振则但振动而不屈也,亦有头动而手不动者.”故凡见诸因引起的四肢、躯干、面颈颤振摇动、僵直不灵者,皆谓之震颤证.临床常见于震颤麻痹、肝豆状核变性、动脉硬化、高血压、摆头运动、肌束颤动、老
引用
收藏
页码:57 / 59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震颤麻痹综合征 [J].
朱宝贵 .
四川中医, 1989, (02) :32-32
[2]   震颤麻痹二则 [J].
王瑞海 .
山东中医杂志, 1988, (01) :27-28
[3]   施继宗老中医治愈震颤性麻痹(巴金森氏症)一例 [J].
杨明义 .
北京中医, 1983, (04) :13-13
[4]   振慄症治验一则 [J].
刘常春 .
中医杂志, 1982, (08) :66-66
[5]   手足颤动治验一则 [J].
张若帆 .
中医杂志, 1981, (08) :18-18
[6]   震颤麻痹的中医辨证和中西医结合治疗 [J].
宰春和 ;
窦林平 ;
张志雄 ;
张剑秋 ;
朱秋琴 ;
陈美芳 .
上海中医药杂志 , 1981, (05) :16-17
[7]   眩晕颤震 [J].
钟耀奎 .
新中医, 1978, (06) :22-23
[8]   痉挛性斜颈 [J].
岳善永 .
新中医, 1974, (02) :30-30
[9]  
中医奇证新编[M]. -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郭子光等 主编, 1985
[10]  
中医医案医话集锦[M]. - 甘肃人民出版社 , 甘肃人民出版社 编辑, 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