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关系研究的视角与进路

被引:47
作者
贺雪峰 [1 ]
苏明华 [2 ]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
[2] 华中科技大学宣传部
关键词
乡村关系; 《村委会组织法》; 村民自治制度; 村庄自主生产价值能力; 村庄资源; 乡镇财政收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2.82 [农村社会学];
学科分类号
083304 ;
摘要
当前学界关于乡村关系的讨论,要么局限于制度文本,要么局限于区域经验,而缺少比较的视角。本文认为,决定乡村关系状况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即村庄自主生产价值的能力、村干部可以调用资源的状况和乡村财政状况,正是这三个因素决定了乡村关系的区域差异。本文在对以上三个因素进行考察的基础上,提出了乡村关系的弱乡强村、强乡弱村、强乡强村等多类型模式,从而将对乡村关系的研究下沉到以实证调查为基础的区域比较层面。对乡村关系的研究应该到现实的农村实践中去理解乡村关系展开的过程,其中包括村民自治的影响。而研究首先是要理解村民自治制度究竟是如何影响乡村关系的过程与机制,这种过程与机制在不同区域展开的差异,以及在多大比重上村民自治形成了乡村关系,和在多大程度上村民自治并没有触及到乡村社会的内部,而仅仅是乡村关系水面上的一层油。
引用
收藏
页码:5 / 1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不同语境下的乡村关系 [J].
吴毅 .
探索与争鸣, 2004, (09) :21-23
[2]   民主化村级治理的两种类型——村集体经济状况对村民自治的影响 [J].
贺雪峰 ;
何包钢 .
中国农村观察, 2002, (06) :46-52+81
[3]  
徐勇著.中国农村村民自治[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