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可变参数的总量生产函数研究

被引:9
作者
王金营
戈艳霞
机构
[1] 河北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可变参数; 生产函数; 面板数据; VAR模型; VEC模型;
D O I
10.13653/j.cnki.jqte.2012.08.012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0201 ; 020105 ;
摘要
本文以新古典生产函数为基础,将全要素生产率、资本和劳动产出弹性看做可变参数,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选取改革开放后的三个跨时期为样本区间,建立了三个跨时期可变参数总量生产函数模型。结果表明要素产出弹性参数和全要素生产率参数是随时间而变化的,而且生产技术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状态。并且未来10年的变动趋势表明资本产出弹性趋向减小,而劳动产出弹性趋向增大。整体反映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趋势。
引用
收藏
页码:150 / 161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时变弹性生产函数生产率分解公式及其政策含义 [J].
章上峰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1, 28 (07) :106-121
[2]   时变弹性生产函数模型统计学与经济学检验 [J].
章上峰 ;
许冰 ;
顾文涛 .
统计研究, 2011, 28 (06) :91-96
[3]   技术进步中生产要素产出弹性关系假说及其检验 [J].
周卫民 .
当代财经, 2011, (03) :29-37
[4]   时变弹性生产函数与全要素生产率 [J].
章上峰 ;
许冰 .
经济学(季刊), 2009, 8 (02) :551-568
[5]   基于时变参数的我国全要素生产率估计 [J].
高宇明 ;
齐中英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8, (02) :100-109+121
[6]   我国总量生产函数与技术进步贡献率 [J].
曹吉云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7, (11) :37-46
[8]   总量生产函数的产生、发展和应用 [J].
张军 .
西安金融, 2005, (10) :36-38
[9]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1979—2004 [J].
郭庆旺 ;
贾俊雪 .
经济研究, 2005, (06) :51-60
[10]   总量生产函数的构建:经济增长理论评析 [J].
郎永清 .
中国流通经济, 2004, (08) :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