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坡面集水工程的抗旱造林技术研究

被引:5
作者
余新晓
陈丽华
张晓明
杨锋伟
机构
[1] 不详
[2]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不详
关键词
坡面集水工程; 抗旱造林技术; 黄土高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28.2 [干旱地区造林];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选取4种不同的坡面集水处理(有机硅、拍光、地衣和草坡)措施,探讨抗旱造林的坡面集水技术对降雨集水量、集水率的影响,以及坡面集水处理对林木生长的影响,旨在为黄土高原地区生态建设提供基础理论依据和具体的抗旱节水造林方案。结果显示,集水量和集水率最大的是有机硅处理面,而后依次是水泥处理面、地衣处理面、拍光处理面和荒草面,从生态角度考虑,地衣处理面最佳。拍光面和地衣面促进林木生长的效果远大于普通面、地衣面促进林木生长的作用大于拍光面的作用。选取6种造林密度条件下刺槐林地的水分利用效率、降水生产效率、蒸散水分生产效率和蒸腾水分生产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为随着刺槐造林密度的降低,其4种效率均得以提高。
引用
收藏
页码:23 / 27+31 +3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黄土高原沟壑区集水造林整地形式试验研究 [J].
刘文宏 ;
赵安成 ;
张西宁 .
中国水土保持, 2006, (10) :62-64
[2]  
黄土高原径流林业[M]. 中国林业出版社 , 王斌瑞,王百田主编, 1996
[3]  
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水分传输理论及其应用[M]. 水利电力出版社 , 康绍忠等著, 1994
[4]   黄土半干旱区集水造林条件下林木生长适宜的土壤水分环境 [J].
贺康宁 ;
张光灿 ;
田阳 ;
史常青 ;
宋吉红 .
林业科学, 2003, (01) :10-16
[5]   黄土高原适于造林的雨水收集系统设计方法(英文) [J].
王百田 ;
田晶会 ;
张府娥 .
ForestryStudiesinChina, 2002, (01) :29-34
[6]   土内保墒措施在黄土高原对油松生长的影响 [J].
王斌瑞 ;
史常青 ;
张光灿 .
干旱区研究, 2000, (01) :12-16
[7]   论我国农业干旱特点 [J].
蔡守华 .
中国减灾, 1996, (03) :25-27
[8]   我国干旱半干旱区降水的特征分析 [J].
任福民,史久恩 .
应用气象学报, 1995, (04) :501-504
[9]   植物耐旱性及其机理 [J].
李吉跃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1, (03) :92-100
[10]   晋西黄土高原主要造林树种凋萎湿度的研究 [J].
王斌瑞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88, (04) :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