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库区地处渝东、鄂西山区地带,丘陵占21.7%,山地占74%,平坝仅占4.3%,而这些平坝中最低的一部分又将被水库淹没。库区人口多,长期过度开垦,水土流失严重,后备土地资源缺少,地质环境容量极为有限,人地关系紧张,移民总人口达120万人,安置难度大。在1993~1997年第一期移民中,共安置了8.2万移民,到2003年第二期移民约将搬迁安置50万人,第三期移民到2009年前必须完成。因此,二期、三期移民工作比一期任务更为艰巨、时间更为紧迫。如果说,三峡工程成败在移民的话,那么,移民的成败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地质。三峡库区的地质灾害可划分三大阶段:第一阶段为1993年以前,主要以自然地质灾害为主,包括人为工程活动;第二阶段为1993~2003年,由于大规模的移民迁建,出现了大量的高陡边坡和大量的人工弃碴,特别是为数不少的自然滑坡被切脚或拦腰斩断,促使了滑坡的进一步失稳;第三阶段为2003年以后,特别是2003~2009年期间,由于库水位将由135m上升至175m,加上第三期60万移民迁建安置,将会产生多处滑坡等灾害,并形成高潮,这一过程将延续到2020年以后。古崩滑堆积体的保护、改造和开发利用、“大挖大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