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县退耕还林还草模式与栽培技术初探

被引:2
作者
胡建忠
马爱云
索生乾
机构
[1] 北京林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 大通县林业局
关键词
退耕还林还草; 模式; 栽培技术; 浅山区; 脑山区; 大通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27.2 [防护林]; S157.43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大通县浅山区气候、土壤条件较为干旱 ,区内人多地少 ,退耕还林还草应建立在抗旱集流保墒、充分体现三大效益的基础之上 ,构建具有“农林复合”特征的水土保持林等“生态经济型”植被类型 ;脑山区较为湿润 ,区内多分布有天然次生林 ,退耕还林还草应以封山育林、人工促进天然恢复为主 ,形成具有水源涵养作用的“生态型”植被建设格局。
引用
收藏
页码:45 / 46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黄土丘陵区退耕还林的几种模式与生态农业建设 [J].
陈全龙 ;
郭兴顺 .
防护林科技, 2000, (02) :64-66
[2]   青海省退耕还草工作刍议 [J].
马有泉 .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00, (03) :31-32
[3]  
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手册.[M].封加平主编;国家林业局宣传办公室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4]  
黄土高原径流林业.[M].王斌瑞;王百田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