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区高空气象探测气球空间漂移分析

被引:21
作者
李伟 [1 ,2 ,3 ]
李书严 [4 ]
王建凯 [2 ]
谢庄 [4 ]
刘风琴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2] 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
[3]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4] 北京市气象局
关键词
中国; 高空气象; 气球漂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14.1 [探空气球];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中国120个探空站2004年08时所有探空气球漂移信息,结合NCEP再分析场,分析规定等压面上的时空漂移规律,重点选择100、500与925 hPa等压面,采用1、4、7、10月分别代表冬季、春季、夏季、秋季4个季节。初步分析表明;气球的漂移方向主要是受大气环流影响,不同季节中国受不同的系统影响,导致漂移的方向差异明显,夏季以西南漂移为主,冬季、春季与秋季以西北漂移为主,但是在100 hPa以上4个季节均以西南漂移为主,以冬季的漂移距离最大,漂移距离超过120km,夏季最小,约为40 km,春、秋季次之,接近70 km。漂移距离的差异东部比西部显著;沿经圈漂移以向南为主,冬、春与秋季沿经圈漂移以向南为主,春季漂移最大,超过5 km;冬、秋季节漂移距离分别超过3与2 km,夏季沿经圈漂移受大尺度环流影响,200 hPa以下向北漂移,最远漂移超过1 km,200 hPa以上转向南漂移,最远漂移达3 km;沿纬圈以向东为主,以冬季最大,达77 km,夏季最小,接近13 km,春、秋季次之,分别达49和46 km;沿纬圈漂移量要大于沿经圈漂移量,沿纬圈漂移全年平均接近60 km,沿经圈漂移量全年平均接近3.5 km,有量级上的差别;从低层到高层漂移量呈增大趋势,漂移大的范围随高度往西扩张;探空漂移的整体分布范围较大,并且比较均匀。同时还选取了个例分析低空急流条件下探空漂移,结果显示对于中小尺度天气系统不可忽略。
引用
收藏
页码:421 / 42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2005年6月华南特大连续性暴雨的环境条件和中尺度扰动分析 [J].
慕建利 ;
王建捷 ;
李泽椿 .
气象学报, 2008, (03) :437-451
[2]   高空探测资料气球漂移的计算方法 [J].
李伟 ;
不详 ;
王志文 ;
谢庄 ;
刘凤琴 ;
徐磊 ;
涂满红 .
应用气象学报, 2005, (06) :835-840
[3]   探空气球漂移及其对数值预报影响的研究 [J].
刘红亚 ;
薛纪善 ;
沈桐立 ;
庄世宇 ;
朱国富 .
应用气象学报, 2005, (04) :518-526
[4]   一次梅雨锋暴雨过程的β中尺度对流系统发展机理的数值研究 [J].
江晓燕 ;
倪允琪 .
气象学报, 2005, (01) :77-92
[5]  
大气探测学教程[M]. 气象出版社 , 林晔主编, 1993
[6]  
中尺度天气系统的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M]. 气象出版社 , 郑良杰主编, 1989
[7]  
The Operational Complex Quality Control of Radiosonde Heights and Temperatures at the 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PartⅡ: Examples of Error Diagnosis and Correction from Operational Use. William G Collins. Journal of Applied Meteorology .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