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消费驱动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投入产出的结构分解分析

被引:28
作者
房斌 [1 ,2 ,3 ]
关大博 [4 ]
廖华 [2 ,5 ]
魏一鸣 [2 ,5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2] 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
[3]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4] 剑桥大学土地经济系
[5] 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关键词
能源消费; 结构分解分析; 投入产出; 节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26.2 [];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摘要
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加快,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大能源消费国.中国以煤炭为主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费,造成了一系列的环境、经济、社会和政治问题.因此,制定合理的能源战略对中国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为了给科学合理的能源政策——尤其是中国的节能政策和相关气候变化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很有必要对中国快速增长的能源消费背后的驱动因素加以研究.利用基于投入产出的结构分解模型,克服了经典的IPAT模型结果过于整合的缺点,研究了人口增长、效率、生产结构以及生活方式和水平等因素对中国能源消费的影响.经研究发现,1992至2007年间,人均GDP的提高是中国能源消费增长的最大驱动力,推动了241.93%的能源消费增量.人均GDP的推动作用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而增强.而能源强度的降低则部分抵消了能源消费的增量,抵消幅度达到128.73%.随着目前中国重化工业化进程加快,近年来能源强度的抵消能力有所减弱.从最终使用的角度看,总资本形成和出口则是推动能源消费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分别为中国能源消费的增长贡献了42.42%和39.43%.
引用
收藏
页码:66 / 77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中国统计年鉴[Z]. 中国统计出版社. 1994
[2]  
The drivers of Chinese CO 2 emissions from 1980 to 2030[J] . Dabo Guan,Klaus Hubacek,Christopher L. Weber,Glen P. Peters,David M. Reiner. &nbsp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 2008 (4)
[3]   The contribution of Chinese exports to climate change [J].
Weber, Christopher L. ;
Peters, Glen P. ;
Guan, Dabo ;
Hubacek, Klaus .
ENERGY POLICY, 2008, 36 (09) :3572-3577
[4]  
中国能源统计年鉴[M]. 中国统计出版社 , 国家统计局工业交通统计司, 2008
[5]  
中国成为第一大能源生产国[N]. 周小苑,吴月辉. &nbsp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9 (002)
[6]  
The IPATequation and its variants. Chertow MR. Journal of Dalian Institute of Light Industry . 2001
[7]  
China’’s Growing CO2 Emissions:A Race between Increasing Consumption and Efficiency Gains. Peters, G,Weber, C. Environmental Sciences . 2007
[8]  
Embodied environmental emissions in U.S.international trade 1997-2004. Weber C L,Matthews H S.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2007
[9]  
Why Has the Energy-output Ratio Fallen in China. Garbaccio R.F,Ho,M.S,and D.W.Jorgenson. TheEnergy Journal . 1999
[10]  
Impact of population growth. Ehrlich PR, Holdrens JP. Science . 1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