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强化栽培条件下移栽秧龄和密度对杂交稻Ⅱ优498结实期生理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11
作者
贺阳冬 [1 ,2 ]
童平 [1 ]
马均 [1 ]
孙园园 [3 ]
孙永健 [1 ]
刘树金 [1 ]
许远明 [4 ]
机构
[1]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
[2]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3] 四川省农业气象中心
[4]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农业局
关键词
水稻; 三角形强化栽培; 秧龄; 栽插密度; 产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杂交水稻组合Ⅱ优498为材料,在三角形强化栽培(TSRI)条件下,研究移栽秧龄和栽插密度对水稻结实期一些生理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TSRI下,栽培密度的补偿效应可以改善不同移栽秧龄处理下杂交稻Ⅱ优498结实期的一些形态及生理特性,进而获得高产。当移栽秧龄为2叶1心、栽植密度为40cm×40cm时,在一定数量有效穗数的前提下,控制水稻无效分蘖的数量,能够使结实期水稻群体获得较高的叶面积指数(LAI)和高效LAI,延缓了结实期水稻叶面积的下降,而且生育后期根系不早衰,有利于促进茎鞘物质输出,增加茎鞘物质输出率及转化率,其每穗实粒数、千粒重、结实率存在优势,产量最高,且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为此试验TSRI下最佳的移栽秧龄和栽插密度组合。移栽秧龄为8叶1心和栽插密度为50cm×50cm的处理均会造成有效穗数显著降低,影响水稻结实期正常的生理机能,导致产量显著下降。结合产量表现,5叶1心移栽,栽插密度以30cm×30cm~40cm×40cm为宜,可供缓解作物间茬口矛盾的情况下参考;大苗移栽容易加快结实期水稻衰老进程,产量显著降低,大苗移栽应加大移栽密度,本研究条件下栽植密度以30cm×30cm为宜。
引用
收藏
页码:508 / 51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水稻籽粒灌浆期间茎鞘非结构性同化物积累及其调节.[D].王素兰.扬州大学.2003, 04
[2]   移栽密度与供氮水平对水稻产量、氮素利用影响 [J].
樊红柱 ;
曾祥忠 ;
张冀 ;
吕世华 .
西南农业学报, 2010, 23 (04) :1137-1141
[3]   不同施氮量下三角形强化栽培水稻群体发育与产量形成特征 [J].
龙旭 ;
汪仁全 ;
孙永健 ;
马均 .
中国水稻科学, 2010, 24 (02) :162-168
[4]   氮肥运筹对大苗三角强化栽培水稻生理和产量的影响 [J].
陈宇 ;
马均 ;
童平 ;
朱萍 ;
李树杏 ;
王根齐 ;
许远明 .
西南农业学报, 2009, 22 (02) :357-363
[5]   行株距配置对水稻茎秆形态生理与群体生态的影响 [J].
闫川 ;
丁艳锋 ;
王强盛 ;
李刚华 ;
黄丕生 ;
王绍华 .
中国水稻科学, 2007, (05) :530-536
[6]   水稻强化栽培下不同氮肥管理对产量与氮素利用的影响 [J].
杨祥田 ;
林贤青 ;
曾孝元 ;
王旭辉 ;
罗三镯 .
土壤通报, 2007, (03) :463-466
[7]   单季稻免耕强化栽培下秧龄对产量的影响 [J].
黄洪明 ;
吴美娟 ;
徐志福 ;
李笑 ;
毛锡棠 .
浙江农业科学, 2006, (06) :659-661
[8]   三角形强化栽培技术对水稻光合生理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J].
汪仁全 ;
马均 ;
童平 ;
张荣萍 ;
李艳 ;
傅泰露 ;
吴合洲 ;
刘志彬 .
杂交水稻, 2006, (06) :60-65
[9]   水稻强化栽培的适宜秧龄和栽植密度研究 [J].
龙旭 ;
马均 ;
许凤英 ;
王贺正 ;
黄清龙 ;
袁志祥 .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5, (03) :368-373
[10]   强化栽培体系(SRI)对杂交水稻群体分蘖的影响附视频 [J].
陈仙祥 ;
陈明霞 ;
黄新 ;
杨忠热 ;
黄永林 ;
胡光兰 ;
蒙光 .
贵州农业科学, 2005, (01) :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