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血瘀病机的微观分子生物学论证

被引:18
作者
眭承志
刘志坤
陈少玫
王彦伟
程火生
机构
[1] 厦门市中医院
[2] 福建中医学院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血瘀/中医病机; 分子生物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59 [现代医学内科疾病];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和血小板活化功能等分子生物学角度证实“血瘀”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病机之一。方法对6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血瘀”临床表现综合评分,以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ET、NO)、血小板活化功能(CD62p、CD63)等指标的检测,并与30例健康妇女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血瘀”临床表现综合评分,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血小板活化功能等分子生物学指标与健康妇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存在着“血瘀”分子生物学等客观性病理变化,“血瘀”是引起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病机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2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血瘀病机的客观初步论证 [J].
眭承志 ;
周军 ;
刘志坤 .
中医研究, 2005, (01) :30-33
[2]   疼痛定量评定的进展 [J].
王宁华 .
中国临床康复, 2002, (18) :2738-2739
[3]   试论妇产科血瘀证形成特点及与雌激素的关系 [J].
王若光 ;
尤昭玲 .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2, (01) :10-13
[4]   17β-雌二醇抑制内皮素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作用 [J].
谈智 ;
杨丹 ;
鲁伟 ;
潘敬运 ;
王庭槐 .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2001, (03) :44-47
[5]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与血清IL-6,TNF-α浓度关系的临床研究 [J].
周丕琪 ;
沈霖 ;
杜靖远 ;
杨艳萍 ;
谢晶 ;
高兰 ;
刘保平 .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01, (01) :5-7+12
[7]   血瘀证患者血管内皮内分泌功能的观察 [J].
蔡钦朝 ;
汪琼华 ;
吴云智 .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1998, (02) :62-64
[8]   雌激素的心血管树保护效应及其一氧化氮机制 [J].
董为人 ;
李福山 .
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 1997, (02) :81-85
[9]   一氧化氮和内皮素的相互作用及其在心血管病中的意义 [J].
刘清行 .
微循环学杂志, 1997, (01) :46-49
[10]   血瘀证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内皮素测定 [J].
石志芸 ;
施赛珠 ;
陈剑秋 ;
李晓明 ;
许小凤 .
中医杂志, 1996, (04) :239-24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