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油田馆陶组下段辫状河储层地震反射假象分析

被引:5
作者
郝志伟 [1 ]
王楠 [1 ]
孙明涛 [2 ]
师涛 [1 ]
武奉霞 [1 ]
巴素玉 [1 ]
机构
[1] 中国石化股份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
[2]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材中心
关键词
辫状河沉积; 反射假象; 正演分析; 分频解释技术; 测井约束反演;
D O 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07.01.015
中图分类号
P631.44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太平油田位于义和庄凸起北坡东部,主要含油层为馆陶组下段发育的辫状河储层。河流相频繁的决口、改道及辫状河流相砂体发育位置和砂体空间配置关系的特殊性,使得其在地震剖面上产生了反射假象,从而使对辫状河储层层位的追踪及砂体的描述变得异常困难。从馆陶组下段辫状河储层的发育特征及地震观测因素出发,阐述了馆陶组下段辫状河地震反射假象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利用地震资料分频解释技术和设计多井约束反演可较为准确地识别辫状河储层的反射假象。
引用
收藏
页码:56 / 59+107 +10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辫状河储层地质模式及层次界面分析.[M].于兴河等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
[2]  
陆相断陷盆地砂岩储层横向预测.[M].于建国等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
[3]  
碎屑岩系油气储层沉积学.[M].于兴河编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
[4]  
陆源碎屑沉积环境.[M].[德]赖内克;[印度]辛格 著;陈昌明;李继亮 译.石油工业出版社.1979,
[5]   济阳坳陷新近系地层油藏特征——以太平油田为例 [J].
王永诗 ;
石砥石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6, (01) :44-46+108
[6]   储层砂质辫状河的识别——以大庆喇嘛甸-萨尔图油田西部PⅠ2~3为例 [J].
刘波 ;
赵翰卿 ;
李广月 ;
王良书 ;
刘绍文 .
石油学报, 2002, (02) :43-47+4
[7]   义和庄凸起及其北部斜坡带油气运聚研究 [J].
王广利 ;
朱日房 ;
陈致林 ;
张家震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1, (04) :12-14+5
[8]   应用反演技术研究BZ26-2油气田馆陶组沉积特征 [J].
陈桂华 ;
刘志斌 .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1, (03) :21-26+48
[9]   河流相模式与储层非均质性 [J].
赵霞飞 .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1999, (04) :357-364
[10]   辫状河储层建模方法研究 [J].
伍涛 ;
杨勇 ;
王德发 .
沉积学报, 1999, (02) :93-97